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曾祥敏:总台两会传播亮点,都在这五个“新”里了!

导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依靠其以“视听”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平台群,引领主流舆论的强势栏目、创新节目和融合产品,在全国两会期间全新布局,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报道模式,打造新媒体产品矩阵传播,引领新型主流媒体的视听传播。

      (作者: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思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学博士研究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样的重大历史节点召开全国两会,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展望。而全国两会也成为检验主流媒体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战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依靠其以“视听”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平台群,引领主流舆论的强势栏目、创新节目和融合产品,在全国两会期间全新布局,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报道模式,打造新媒体产品矩阵传播,引领新型主流媒体的视听传播。

  新聚合:拓展多平台多渠道的主流舆论空间

  聚焦全国两会,总台充分发挥内容资源聚合的优势,挖掘台、网、端、微、屏、号的多元渠道价值,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矩阵,传播主流价值观。

  多平台布局报道矩阵,形成全面立体覆盖。在平台层面,调度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多终端、央广网、国际在线等平台,统筹多频道频率,搭建“电视端+音频端+新媒体平台”的报道矩阵。据相关数据,全国两会期间,总台两会宣传大小屏累计触达总人次达到226.79亿次。

  多层次发挥渠道传播功能,实现快与深递进到达。总台前方报道团队提供优质的直播公共信号,进行第一现场的信息收集,再通过全媒体平台进行对接加工,呈现出权威发布的直播报道、精准聚焦的全面解读和新锐独到的评论节目,策划推出《新闻联播》系列报道《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时政新闻眼》推出两会特刊《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呈现独家优质内容。

  

  多角度挖掘独家优势,形成重点强势内容。总台发挥独家资源优势,积极将热点议题和自身定位相结合,做好时政解读,跟进最新动态,重点关注代表委员履职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的报道等。如“涉港报道”相关内容在总台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人次为20.87亿次,央视新闻微博账号发起#梁振英感叹国家给了香港多少机遇啊# #梁振英说要把危害国家利益的人排除出去#等相关话题阅读量1.6亿次。

  多终端协作突圈,触达多层次用户。总台除了布局自有平台外,还拓展如抖音、快手、B站、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第三方短视频平台,“央视新闻”抖音、快手账号3月7日发布的《大家想要的完整版!唐江澎校长在“委员通道”的发言:什么是教育的真谛 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播放量7034万次。“央视网”抖音账号发布的《王毅谈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播放量超880万次。

  新跨越:创新直播为重点的多屏联动

  总台两会报道实现“跨媒体直播”,在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优势的加持下,实现“实时直播+整合报道”、“传统大屏+移动小屏”的融通联动,增强传播声量。

  “实时直播+整合报道”。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8K超高清电视试验播出信号传输至梅地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以及部分两会代表驻地,放置8KAVS3机顶盒与8K超高清电视。今年“委员通道”直播报道首次全程提供4K公共信号,从新闻现场的转播系统制作到总台信号分发,全流程进入4K时代。

  

  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两会特别直播节目《云听会 看履职》,截至3月13日各平台总观看量达到6150万次。开幕会结束后,时政团队迅速编辑制作逾10分钟的时政新闻,在《新闻联播》等重点栏目头条位置播出,新闻频道滚动播出,并在第一时间,梳理出《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今年要办这50件大事!》等极简图文。这种前台线性直播,后台快速整合编辑的模式,既能带来电视直播强有力的现场感,又能通过二次传播形成良好的传播声势。

  “传统大屏+移动小屏”。传统电视端的长视频是存量,移动端的短视频是增量,基于电视大屏的入口资源,总台通过央视频、“双微”、第三方新媒体平台等移动端,强化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深耕更适合传播的移动小屏。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用手语“演唱”国歌。

  这首令人耳目一新的“手语版”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于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央视新闻客户端捕捉这一细节片段,辅以具有网感的字幕和配乐,迅速推出独家视频《当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响起,这个细节让人感动》,并在移动新媒体平台进行多方发布。这段不足1分钟的短视频既推行了我国有关手语规范的最新政策实施,更彰显了对聋哑群体的关爱,以民族精神唤起情感共鸣,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无声的力量,爱国的心”“最美的‘翻译’”。

  央视网《快看》栏目制作发布短视频《快看两会│疫苗、脱贫、冬奥会……全国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在多个平台推出,并登录京港地铁覆盖73座车站10431块屏幕,全网播放量超2700万次。

  新融合:联动大型组合报道与轻量化产品

  总台今年运用融媒手段推出融媒体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新闻需求。一方面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央广《中国之声》、国广环球资讯广播四家媒体平台联动,主持人对话嘉宾,在四个演播室对同一话题进行讨论,从宏观主题的“十四五”规划,到微观话题的民生百态,实现同一话题适配到大屏、广播、新媒体的多“屏”共振,形成观众规模。

  其中#张文宏分析五一假期可能性#阅读量4.4亿次,列热搜榜第一位,100多家网络媒体转发。另一方面借力优质IP,打造衍生短视频。主流“网红”记者王冰冰深入到学校、工厂、商圈、医院等多场景中,对普通民众进行采访,记录当下百姓生活图景,征集大家关心的民生问题,以轻量化、生活化、易传播的形式报道时政新闻,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技术:创造AI赋能的人机交互场景

  每年两会期间,媒体报道“黑科技”都会成为一大亮点,这是技术赋能传媒行业,塑造传媒业态的最新体现。总台综合运用8K超高清、VR沉浸、H5交互、可视化数据新闻等技术,较往年相比更加成熟和流畅。

  央视网《C+真探》主持人“小C”以AI面目识别驱动的3D超写实虚拟数字人,通过云连线采访代表委员,完成多场采访直播,打造人机交互的全新趣味场景。依托央视网最新的AI中台技术,主持人“小C”拥有更加细微的表情变化,能完成更高精度、更高拟真度的动作指令。

  另一方面,《C+真探》栏目首次将3D超写实虚拟人技术和云连线技术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冠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采访的问题。作为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的新成果,这种人机交互的报道模式,充满科技感、新鲜度和趣味性,受到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关注,更为媒体融合在技术层面的运用,以及打造全新报道场景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央视网联手科大讯飞推出《两会邀你来阅卷之AI助手带你走进部长通道》,以“AI轻交互”模式,把部长通道问答变成网友专属的“一对一互动”,打破时空壁垒,带给用户极强的互动感和临场感。H5交互产品《两会“云采访”》采用互动模式“群聊”,引导用户在社交平台主动分享,促进社交连接与传播,增强用户黏性。

  新语态:创新年轻态产品融通话语

  两会具有重大的政治高度和政治意义,如何将严肃的宏大叙事“讲”给用户听,是主流媒体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总台今年创新文本语态,打造出一批具有年轻态的融媒体产品。央视新闻特别策划《“9500”问两会》,用年轻人的视角看两会,全网首采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英雄杨利伟,提炼核心信息,多渠道分发。#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超9393万次。

  《联播+》专栏推出“创意手绘+互动海报”《这份重磅报告,点“靓”你我的生活!》,创新语态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新闻产品瞄准年轻用户,在形式上呈现年轻态、社交化的特点,形成有效的话语融通。

  总台在积极搭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抓住机遇,聚合多平台资源,记录两会实况,报道两会故事,实现了传统广电内容资源和新技术手段的融合。其“硬”新闻“软”着陆的报道方式革新、大型组合报道与轻量化产品的联动配合、突圈破壁融通话语的方式,都彰显出主流媒体的创新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