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集团副总经理 季建南,本文刊发于《传媒》2025年14期)
“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全国各级媒体全力推进改革,做出有益尝试。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江苏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稳步推进系统性变革工作。笔者以江苏台实践探索为基础,对主流媒体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期为业界学界提供研究样本。
如何确立科学且具有前瞻性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目标,避免在转型方向上出现偏差?如何打破避险思维、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出可持续的主流媒体发展新路径?如何快速构建适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体系?如何建立稳定、高效的新资源获取机制,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2025年,江苏台发力探索,在一次又一次的实战、实践中寻找答案。
其一是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报道。2025年两会是“系统性变革”要求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也是荔枝新闻中心组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8天的议程中,两会报道团队发布原创稿件1000多条,全网点击量近11亿,收获50多个热搜话题,其中有多条全网爆款,荔枝新闻微博高居全国榜单第一,全域影响力又有新突破。其二是“苏超”传播。5月以来,兼具高关注度、强话题性、泛传播力的“苏超”成为各大媒体融合传播的“竞技场”。作为属地媒体和赛事公共信号唯一制作机构,开赛以来,由台领导牵头,全台组建起包括新闻、卫视、体育、技术在内的数百人团队,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以及江苏省内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等全国69家媒体平台提供了前6轮共36场高质量的比赛直播信号。同时,致力于大小屏联动,打造了“燃情苏超”“江苏超会玩”等全媒体矩阵式栏目集群。截至7月15日,仅直播节目全网累计观赛人次就达3.1亿,场均破千万;荔枝新闻、江苏新闻全媒矩阵推出的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20亿次,登上全国热搜88次,抖音、快手主榜热榜92次,同城、体育榜等292次,多篇文章被央媒转发。这两个大流量与正能量“双向奔赴”的传播实践,为江苏台的系统性变革之路写下生动注脚,也充分展示了基于系统性变革所迸发出的强大生产力。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25年的春节刚过,江苏台就召开发布会,宣布成立荔枝新闻中心,集全台之力,将荔枝新闻打造成深耕江苏、面向全国的航母级传播平台、全国头部新闻平台。这也是江苏台从顶层设计上打响推进系统性变革的第一枪——以新闻为牵引,全面探索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带动其他各业务板块的整体性重塑,全面提升江苏台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未来竞争力,是此次变革的“战略”所向。从生产、传播、评价三个维度系统发力,形成更加集约高效的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发展体系,是此轮变革的主要着力点。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通过系统性变革,统筹推进“平台+内容+技术+机制”协同创新,实现正能量、大流量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一,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强大的精品原创力、产品生产力和IP变现力。
无论是全国两会报道还是“苏超”传播都在深刻地昭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态势下,以互联网思维推动系统性变革,是重塑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从江苏台实践来看,主要是从四个方向发力。
第一,强化新闻立台,构建全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核心引擎”。新组建的荔枝新闻中心,深度整合了广播、电视、新媒体五大新闻部门,统筹全台的新闻生产和传播运营,探索实现核心新闻采制团队与大小屏运营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运作。
一是重构组织架构,构建起活力与效率兼具的生产传播机制,推动优质内容、专业人才、新闻资源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用大流量传播正能量,将改革落脚于带动人才、带动精品、带动经营、带动平台。
二是强化“一体化运营”,优化全媒体新闻策采编审发和反馈互动流程。加快实施“链主制”,强化记者号、工作室号,推动重大主题制作从广播电视化向网络视听化转型,推动日常新闻报道从首先适应广播电视向更适应互联网端转型,推动广电记者、编辑、主持人向全媒体的生产者、传播者、运营者转型。
三是重塑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数据又不唯数据,探索构建包括原创度、日活量、发布量、转赞评量、粉丝量、热搜量等在内的传播效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创新创优的权重、加大精品生产权重,注重以科学考评倒推生产、传播和管理,以流量和效果评价成败优劣,让大流量、正能量和高质量真正成为共同的自觉追求。荔枝新闻中心成立不到半年,共12次进入主流媒体所办新媒体全国榜单,累计6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三好作品”。
第二,强化内容创新,打造全品类精品生产线。优质内容是媒体的生命力所在。江苏台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鲜明导向,强化理论节目、文艺精品、纪实创作等多线并行策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形成众多品牌IP集群。
一是积极打造“纪录片创作新高地”。近年来,江苏台相继推出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文耀中华》,在全国30多家省级卫视、重点视听网站同步上线,成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现象级作品。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为主题的系列微纪录片《淬心》,2025年7月1日起在全国近300家重点新闻网站置顶转发,仅优酷视频全网曝光就超1.5亿人次、纪录片上新榜排名第一。纪录片《雨花忠魂》《连接世界的中国湿地》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二是推出文化精品节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启航!大运河》等出圈作品,以独特视角和精良制作,带领观众领略文学之美、江苏之韵。
三是布局微短剧赛道。启动微短剧“潮计划”,推出“‘崇’这里出发”网络微短剧主题征集活动,激发多元创作主体创作活力。
四是深耕国际传播。今年将重点打造《大道之行》《抗日战争启示录》《没有硝烟的战场》等,以优质文化精品服务人民群众。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第三,强化生态构建,做全媒体时代的内容聚合者和传播连接者。未来的传媒产业必将呈现更广泛的融合态势,基于“内容聚合者和传播连接者”之上的生态构建至关重要。实践中,江苏台进一步做大“文化+”生态,激活音乐节、晚会、影视剧、节展等文化资源产能;做强“视听+”生态,突破“内容即节目”的传统认知,构建“视听+千行百业”的跨界融合模式,探索微短剧+文旅、纪录片+品牌宣传、专题节目+健康养老等融合视听模式;做优“新闻+”生态,持续升级主流媒体政务服务能级,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创新“媒体+活动”服务模式,实现从单一信息供给到“全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等,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开发大型活动新场景,放大传媒新价值。
第四,强化人才培养,激活媒体发展内驱动力。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关系着系统性变革的成败,也是变革的难点。江苏台持续创新培养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专业能力强、融合本领强、市场拓展强的一流人才团队。江苏台通过开展创意大赛,推行权责统一的工作室制、项目制、揭榜挂帅制等,让有能力、有想法、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发挥更大作用。以一线蹲点调研为定位的观澜工作室成立3个月,已有《这群“05”后怎样照亮生命终章》《“人”与人的距离有多远?》2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三好”作品。
区别于传统融合的“技术叠加”模式,系统性变革更强调理念、机制、技术、内容等的协同革新。笔者认为,变革的内核更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平台维度,即以打造自主可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构“生产—传播—评价”闭环;二是技术维度,即将AI、大数据等技术从工具应用层提升至底层架构层,实现从“技术应用”到“技术赋能”的质变;三是生态维度,即超越单一媒体属性,向“内容聚合+传播连接+服务枢纽”的生态型媒体转型。这也是江苏台重点突破的三大攻坚方向。
方向一:平台化转型。平台化转型的核心是“用户”。如何将用户思维深度融入媒体运营、动态匹配用户需求,是改革攻坚的重点,也是主流媒体落后于商业媒体的一个堵点。
此轮系统性变革,江苏台进一步强化“移动优先、多屏并重”:一方面,合力办好更具融合性的广播电视平台;另一方面,全力升级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同时,针对不同场景用户需求,打造多种媒体形态相融合的媒体矩阵、政务矩阵和服务矩阵,并致力于通过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增强用户黏性,实现内外宣共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此长彼长,多管齐下巩固主流舆论阵地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需求绝非一成不变,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和分发策略。还以“苏超”为例,江苏台的生产和分发大体遵循三大逻辑:一是场景化需求驱动内容分发变革。尽管移动直播凭借其便捷性优势备受青睐,但此次“苏超”体现出的城市集体意识带来集中观赛需求猛增,大屏直播的沉浸式、体验感更受用户追捧。基于此,江苏卫视频道和体育频道联动推出大屏赛事直播“江苏超会玩”,荔枝新闻、江苏新闻小屏推出系列直播“燃情苏超”,并在社区、电影院组织户外观赛等,精准覆盖多元收视场景。二是强互动需求重塑内容生产逻辑。从评论区的热烈讨论到网友基于媒体内容自发玩梗、造梗,针对用户渴望深度参与内容创作的需求,荔枝新闻中心在“苏超”报道中内置“互动基因”,将每条内容打造成用户可参与、可共创的“社交货币”。《苏超有光 照亮我们平凡的拼搏路》等一批与网友共创的好文章应运而生,引发全网转发。三是二次传播需求催生内容引导新范式。普通用户主动截取媒体评论进行二创的趋势愈发显著,主流媒体在其中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江苏台坚持引领而不跟风,坚持独立、冷静思考,既为用户提供优质“创作素材”,又稳妥把握舆论导向,实现传播价值的二次跃升。“苏超”开赛以来,江苏新闻、荔枝新闻连续策划推出六十多篇重磅评论,如《解码“苏超”:江苏魅力的辽阔展开》《“苏超”:一脚踢出的不仅是球,还有城市“共赢”新局势!》《呵护成长中的“苏超”》等,从多维度揭示了全民足球盛宴背后的价值逻辑。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方向二:数智化转型。在AI的驱动下,传媒行业正从“传统制播模式”向“智能生态体系”加速跃迁。近年来,江苏台紧密跟踪技术最新发展,综合运用人形机器人、XR扩展现实、虚拟穿屏、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虚拟主播等视听新技术,推进多方面深融智融,多款融媒产品频频“出圈”。
一是AI赋能内容创新。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台机器人记者“苏小麦”在全国媒体中率先亮相,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新闻领域的多样化应用场景。自主开发的虚拟数字主持人“小然”常态化值守日播新闻,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等节目生产以及智能互动。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期间,“小然”用中、英、俄三国语言与现场嘉宾亲切互动,得到国外同行的肯定。目前,在重大报道、大型综艺晚会、微短剧、宣传片、海报等制作中,AI被大量使用,探索内容生产无限可能。2024年,江苏台有《一眼穿越万年中国》《一个视频带你认识斜杠青年大运河》等4件作品入选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覆盖数字人、音视频等多元形态。
二是AI重塑生产流程。人工智能已全面引入策、采、编、审、发及反馈、评价全链条,智能配音、智能写稿、智能剪辑、智能审核等正在成为小编们提升生产效率的“常规武器”。在“苏超”报道中,《我要这铁棒有何用?》《苏超地锅鸡1比0拿下醋坛子》等AIGC短视频、海报产品,成为最为显著的传播亮点之一。仅《笔画保卫战!丨州未能保住最后的笔画》单条阅读量就超5000万。
三是AI革新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传播向着智能化交互、沉浸式体验、社群式生态共建全面转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AI绘蓝图·报告里的我”等,引发千万网友参与,成为连接个体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有效桥梁。
方向三:在地化转型。江苏台把深耕本地资源、服务本地用户作为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早在荔枝新闻中心成立时,便确立了“江苏人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深耕江苏、面向全国”的定位,这既彰显了省级媒体在我国四级媒体体系中的功能属性,更揭示了省级媒体以本土价值锚定全国竞争的战略选择。5月以来,荔枝新闻中心以“燃情苏超”为主题,强化“赛事直播+新闻报道+融媒体创意产品+评论言论”的策划思路,推出一大批原创内容。既捕捉赛场上万人呐喊的热烈氛围与球员拼搏的矫健身姿,更挖掘江苏各城市的草根球员、热血故事,并以文旅消费的鲜活场景和赛事背后的暖心细节,彰显江苏独特气质。《“南哥”不仅学习好,踢球也棒!》《常州恐龙啦啦队雨中上场助威 网友:有龙则灵》等一大批热梗报道,用本土语态深度绑定城市情感,让传播内容自带“家乡温度”;《读城》《“苏超”引力波》等专栏,引导各地球迷看一场球、读一座城,实现平台粉丝量显著增长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江苏13城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荔枝新闻客户端江苏本地用户占比高达78.76%,构建起高密度的区域用户“护城河”,而选题中本土和全国性选题大约各占一半。
笔者认为,对省级媒体而言,在地化不是局限,而是通往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入口,更是“以一域看全局”的应有之义。在地化并不是只关注和传播本地信息,而是从本地人的关注点出发,高效链接全国,从江苏看全国、在全国找江苏。此次“苏超”传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我们真正成为“江苏人想看的新闻源、爱用的服务端、认同的价值场”,就能在全国媒体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赛道。这也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使命践行。
正如江苏台台长葛莱在荔枝新闻中心成立大会上所提出的:“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也要有战略定力,要在不断探索、反馈和调试过程中总结经验,边实施边完善边提升,共同推动全国一流新型全媒体集团建设迈上新台阶。”江苏台系统性变革成效刚刚显现,组织架构、生产传播工作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深研、创新。这既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媒体人“永远清零”心态的最好体现。
面向未来,我们的追求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一要有“擎旗者”的站位,始终坚持高举旗帜,确保党媒姓党;二要有“瞭望塔”的锐度,用报道瞭望社会发展、回应社会关切;三要发挥好“连接器”的作用,连接党委政府、连接人民百姓、连接用户客户、连接万事万物,从而重塑传播新格局;四要强化“锻造者”的匠心,让技术赋能专业;五要有“破壁者”的胆识,要突破平台、部门、信息、技术、专业壁垒等,通过主流媒体的主动作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系统性变革的本质,实际上是主流媒体在技术浪潮中对自身定位的重新审视。这并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以科技为刃、以内容为魂的自我重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赋能释放制度活力、重构用户关系、拓展传媒边界,最终要构建的是一个“内容有灵魂、技术有温度、生态有张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