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谁在加速“AI+”?从2025 PT展看风向

导语:本届PT展,在有限的展馆空间内,既展示了信息通信产业当下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畅想着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9月24—26日,作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经典展会,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自1990年创办以来,PT展已成功举办32届,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交流与展示的最经典盛会之一。

  本届PT展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包含展览、论坛、活动三个板块,汇聚了近300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展示从底层设施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成果,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

  本届展会恰逢我国加速AI赋能千行百业、布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谋篇之际。在此背景下,本届PT展聚焦了哪些前沿热点?这些热点又将如何折射行业未来的发展脉络?

  5G-A×AI是“新引擎”?

  在本届PT展上,“5G-A×AI”成为绝对主角。华为展台上“差异化”服务演示前围满观众,运营商的工业互联网案例展板前不时有企业代表驻足咨询,展馆内随处可见的融合技术宣传语,勾勒出通信行业对未来的想象。那么,5G-A与AI的深度融合,究竟是通信行业自说自话的技术噱头,还是能真正重塑生产生活逻辑的创新方向?

  在个人消费领域,华为展示的“差异化”服务直观呈现了5G-A的差异化能力。不同于5G时代所有用户在同一基站“公平抢网”,该技术通过网络切片实现类似“飞机座舱分级”的体验分层,高套餐用户可获得1.2Gbps的峰值速率,低套餐用户基础速率反而比5G时代提升20%。这不是简单的速率提升,而是从流量经营向体验经营的转型。

  此前,华为中国运营商Marketing部部长梁策表示,目前支持5G-A的终端已超1亿部,预计年底将达2.5亿部,秋季多款主流爆款手机的上市将进一步推动用户规模增长。

  家庭场景的变革更具生活温度。中国联通展台的“智家通通”成为用户体验的亮点,这款融合5G-A与AI技术的智慧家庭中枢,实现了跨设备、跨场景的无缝协同。从功能体验来看,智家通通通过全场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就能快速唤醒AI智能助手,轻松实现各种操作。针对以往云盘存储、智能看家、视频娱乐等功能分散在不同APP,操作流程繁琐、登录切换账号麻烦的问题,智家通通打造了超级聚合生态平台,无缝接入头部视频平台、听书资源以及联通自有精品应用矩阵等,并支持统一账号管理,用户使用一个手机号就能畅联全系应用。它还可连接监控摄像头、门铃等设备,实现视频通话。

图片

中国联通“智家通通”成为用户体验的亮点。

  尽管展会上的案例呈现出蓬勃生机,但融合发展显然也面临深层挑战。

  从技术研发角度看,首先是技术标准化割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差异,以及不同厂商模组与AI芯片缺乏统一接口,导致设备通用性和网络互操作性受限;其次是异构网络协同优化的复杂性,多频段、多接入方式的融合需要更智能的资源调度算法;最后是边缘智能算力瓶颈,企业级应用对实时性的高要求使边缘节点的算力供给成为短板。

  同样,应用生态的不均衡同样值得关注。数据显示,5G融合应用虽已渗透到国民经济88%的大类,但主要集中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头部领域。展会上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集中在基础联网层面,对AI的应用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阶段。“不是技术不够先进,而是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用、用在哪。”一位运营商参展代表坦言,行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仍需政策与市场共同发力。

  综合展会观察与行业分析,5G-A×AI的创新属性已无需辩驳,它不仅带来了网络能力的代际跃升,更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价值空间。截至8月末,全国464.6万个5G基站的规模,以及5G-A带动超20万亿元经济总产出的数据,印证了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通感融合等新场景,5G-A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与AI的智能分析能力结合,正打开全新的产业蓝海。

  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跨越“技术能力”与“商业价值”之间的鸿沟。从展会传递的信号看,路径已逐渐清晰,在技术层面,需要加快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推动异构网络协同优化技术突破;在成本层面,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创新应用进一步下沉;在生态层面,则需构建“运营商+设备商+行业伙伴”的协同机制,开发更多贴合实际需求的轻量化应用。

  AI到来后,业务对网络产生了新诉求。5G-A要做的,就是以合理成本满足高性能需求。当技术创新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痛点、降低应用门槛时,5G-A×AI自然会从通信展的热点话题,转变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算力提“智”

  透过本届PT展发现,通信与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算作为核心技术底座,正为这一融合进程注入强劲动力,构建起两者协同演进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AI for 通信”与“通信 for AI”两大方向持续突破,涌现出大批可落地、高价值的实践案例,而这些创新应用的落地与规模化推广,始终以智算能力的支撑为关键前提。无论是5G网络的动态资源优化、故障自愈诊断,还是面向未来6G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规划,都依赖智算平台对海量网络数据的实时处理、多维度特征提取与精准决策输出。

  在中国电信展台,“息壤”智算服务平台被重点展示。该平台集合“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依托智能调度技术整合全国异构算力资源,成功实现跨地域、跨服务商的算力高效调配,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中国联通展台,AI智能算力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众人围观,该平台能有效回应典型企业AI工作诉求。在资源建设上,实现混合芯片化与异构计算;资源调度方面,可跨域跨集群管理资源;业务管理为不同部门和团队开发者提供统一且独立的AI工作空间;协同工作支持跨组织数据隔离的联邦学习;业务部署能统一协调AI算力需求,按需部署推理服务;还支持AI服务的远程访问与在线处理,满足多点办公需求。

图片

作为核心技术底座,智算算力支撑具身智能应用的高速发展。

  在中国移动展台,移动算网大脑3.0体系深度融合九天大模型,通过“1+N”多智能体协同架构,集成资源、任务等多样化编排调度能力,成为面向算网复杂环境自主任务规划执行的超级智能体,推动算力网络中枢系统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演进。

  在本届PT展上,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尤为引人瞩目。据了解,该产品打破主从架构,实现对等全互联,统一互联协议,内存统一编址,实现384卡对等直连;提供TB级通信带宽,较传统方案提升15倍,并实现200ns物理极限级超低时延,具备大规模、高性能、高可用的特性。超节点架构成功突破计算瓶颈,支持工程级创新训练算法和大规模专家并行推理集群解决方案,实现训练和推理效率大幅提升。

  华为中国运营商智算商业发展部部长王法介绍,运营商省市机房已承载60%的算力需求,384超节点部署达10余套,端网云一体化能力使运营商在AI红利分配中占据独特位置。对企业而言,数字化门槛大幅降低。

  智算底座不仅是通信与AI融合的“技术桥梁”,更是两者协同创新、价值落地的“核心载体”。随着智算技术在算力效率、算法优化、能耗控制等方面的持续突破,通信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将迈入更高阶阶段,AI技术也将在更广泛的行业场景中实现深度渗透,最终形成“智算支撑通信、通信赋能 AI、AI反哺智算”  的良性循环,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智能体站上C位

  在本届PT展上的主角,各类行业智能体粉墨登场,展现出从“模型即服务”向“智能体即服务”的演进趋势。

  在三大运营商的展区内,AI+行业应用始终占据核心位置,从智慧政务到智能巡检,从社会治理到智慧家庭,智能体正以更主动、更灵活的方式嵌入现实场景。

  在智慧家庭场景下,中国电信展示了天翼智屏产品,该产品依托星辰大模型,以自研意图中枢为纽带,涵盖家庭核心场景下的灶台关火监控智能体、老人跌倒监控智能体、宠物/幼儿看护智能体等多款AI智能体,进一步丰富美好家AI场景。中国联通“智家通通”也亮相本届PT展,作为中国联通明星产品,智家通通是中国联通深耕算力网络、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创新的产品,既是家庭网关又是智能体,围绕家庭和个人生活需求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顺畅、更丰富的智慧生活体验。

图片

本届PT展上,各类智能机器人、机器狗成为展馆内最大的亮点之一。

  在中小企业数智化场景下,中国电信还展出的星辰中小企业智能体,具备自主执行、软硬一体、可云可端、灵活编排等优势,实际落地可提升40%企业办公效率、降低60%企业AI投入成本、缩短80%智能体部署周期,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升级。

  在行业数智化应用场景下,中国联通展出了格物工业具身智能平台,通过铸件外观分拣和工业巡检两大模拟场景,生动还原了多机协同与人机协同在工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同时,还展示了一系列文旅智能体应用标杆案例。中国铁塔的通用铁塔智能体,基于类人智能认知架构打造,在单个推理决策任务上耗时仅2.6秒,推理决策结果准确率达100%,在训练样本少的场景中目标检测精确率较大模型提升9%以上。

  相比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示的系列专用智能体,中国移动的“灵犀”智能体更具备泛用性,也是中国移动展台上诸多亮点之一。灵犀智能体是基于九天通专大模型打造的AI智能中枢,依托“中心集约、边缘泛在、训推协同”智算体系,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架构实现硅基与碳基深度协作,覆盖出行、生活、家庭、办公等多场景,实现一句话订票、一句话订餐等各类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体开发应用平台也出现在部分主要展商的展台。比如,中国联通元景万悟智能体开发平台、中国移动聚智智能体平台、中国电科鲸灵·智能体应用平台等。这些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从智能体设计到部署的一站式服务,大幅降低智能体开发门槛。

  从智能体到智能体平台,AI应用开发服务企业正在迅速转身,面向个人、家庭、企业,以及行业用户,授人以渔,助力生成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AI赋能方案。

  本届PT展,AI元素贯穿始终,除了大模型、智能体,各类智能机器人、机器狗也在展馆中随处可见。这些展示清晰地表明,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这个数智时代的最显著特征。

  云终端很热

  家庭是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景,随着AI、万兆网、算力等技术发展,智慧家庭业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本届PT展上,运营商、设备商等企业纷纷展示智家业务,透露出智家业务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布局领域。特别是云手机、云电脑、超高清正逐步改写家庭娱乐办公的传统体验。

  在家庭娱乐方面,中国联通推出的智家通通和AI赋能新通话,为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便捷智能的一体化家庭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家庭用户在生活与娱乐中的多样化需求;在智慧支付环节重点展示了联通支付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创新应用;AI全时空连接终端与联通万兆网络等应用,全面展现了中国联通在智慧生活领域的多元布局与创新实力。

图片

在大模型的支持下,AI不仅能写诗,还会弹出美妙音符。

  此外,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将海量超高清视频资源接入移动爱家的爱家至臻影院,让用户在家庭中体验海量超高清视频影院效果。

  聚焦家庭智慧学习办公场景,中国联通在联通智家展示区展示了其云智手机和云智电脑以及中国联通云智AI PAD等终端。联通云智手机具有云分身功能,实现多账号同时在线,工作生活两不误。可以高效管理工作和生活中不同身份与任务。云智AI PAD是首款基于Andorid系统的5G eSIM平板电脑,深度融合联通元景大模型与eSIM技术,为家庭娱乐办公带来全新云智体验。充分发挥云端AI算力与联通网络优势,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流畅高效的数字体验。

  在中国移动展台,展示了云手机与云电脑等云上终端。移动云电脑深度融合AI技术,提供一键切换的个性化模式,在办公模式下,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教育模式下,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娱乐模式下,为游戏爱好者打造算力随心配置的高性价比的游戏电脑。通过移动云电脑,用户将获得专属的场景化电脑体验,享受更高效、更个性化、更智能的服务。

  本届PT展智家业务的展示,显示了通信业直面当前纷繁复杂的家庭数字生活痛点,逐步实现家庭场景下各类终端、需求与应用的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正成为贯穿家庭产品体系的关键一环,通过不断更新与迭代构建智家产业不断的突破与跃迁。智家业务正在为通信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卫星互联网加速

  在本届PT展30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卫星互联网板块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领域”。技术设备商、卫星运营商等全产业链成果密集亮相,从星载核心器件到地面应用终端,从标准体系构建到多场景解决方案,一幅“空天地一体”的通信图景正加速成型。

  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星地融合底座不断实现突破。设备商是关键技术力量,“星地协同”成为厂商竞相展示的核心竞争力,标准化与硬件突破形成共振效应。中国信科展示了“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技术路径,据现场工程师介绍,中信科移动积极推进星地融合通信的体制与标准建设,在与电信运营商的密切合作中,共同探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方案,在6G标准制定中携手推进星地融合发展。

图片

一幅“空天地一体”的通信图景正加速成型。

  华为以“空天地一体智联”为核心方向,重点展示6G NTN技术原型与卫星-地面网络协同方案。其展出的星载通信载荷原型通过轻量化设计,将单模块重量压缩至传统产品的60%,可适配低轨卫星星座批量部署需求。中兴通讯重点展示5G-A/6G星地融合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TDD+FDD双模卫星载荷,支持100Mbps级空口速率,可适配民航ATG通信、低空飞行器联网等多场景需求。

  卫星通信领域硬件创新的另一亮点来自极端环境适配技术。中国铁塔展出的新型应急抗灾超级基站,创新性采用“架构光缆+卫星链路”双传输系统,内置的北斗短报文终端可在地面网络全中断场景下持续通信。现场模拟演示显示,即便遭遇8级地震烈度的震动测试,该基站仍能通过卫星链路传输高清视频信号,为应急救援争取关键时间。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骨架”,场景落地则为卫星互联网注入“血肉”。本届PT展最显著的变化,是卫星应用从传统航天、应急等专业领域,向低空经济、边境防控等民生与安全领域快速延伸。

  中国卫通展台的“边境自动巡检系统”堪称场景创新的典范。这套以卫星互联网为核心的解决方案,通过融合卫星遥感与实时通信能力,实现了抵近侦察、红外跟踪、警示喊话等全流程自动化。这种“卫星+无人机+地面终端”的协同模式,已在新疆、西藏等边境地区开展试点,预计明年实现规模化部署。

  中信卫星聚焦卫星通信的实用化落地,展出便携式应急卫星基站,该设备重量仅15公斤,支持“3分钟快速部署”,在地面网络中断场景下可通过高轨卫星提供语音、短信、视频传输服务。

  三大运营商重点展示了卫星通信领域的网络融合与场景创新。中国电信重点展示支持NB-IoT高轨卫星IMS语音通话的核心网方案,该方案由其联合中国移动、中国星网等单位研发,已通过3GPP标准立项,实现窄带物联网终端与卫星网络的语音通信突破。

  中国移动聚焦“卫星+算力”融合创新,展示星载边缘计算原型机,通过将部分算力部署至低轨卫星,实现工业数据的近场处理与快速响应,时延较地面算力中心降低60%,可满足智能制造、能源勘探等低时延需求。终端侧,联合终端厂商发布内置卫星通信模块的智能水表,支持偏远地区用水数据自动采集与卫星回传,解决传统水表人工抄表难题,已在内蒙古牧区试点部署。

  中国联通重点布局低空经济与应急通信领域,展出5G 700MHz一体化应急基站,该设备融合卫星回传功能,在“三断”场景下可实现5-11公里范围覆盖,现场实测支持200人同时接入语音通信。生态合作方面,与中信科移动等企业联合展示星地融合网络切片技术,可根据不同行业需求分配卫星带宽资源,例如为低空物流分配高可靠切片,为文旅直播分配大带宽切片。

  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同样是展示重点。三大运营商都展出了相关网络和场景应用。中信卫星展出低空飞行器卫星联网方案,中信科移动展出的低空文旅解决方案,通过600米空域卫星覆盖网络,为观光直升机提供实时导航与客舱娱乐通信服务。

图片

本届PT展,在有限的展馆空间内,既展示了信息通信产业当下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畅想着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产业链积极布局背后,是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工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实现手机直连卫星规模应用,培育超千万用户群体,这一政策信号在展会上被多次提及。而市场数据更显诱人。据行业报告预测,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千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超20%,低轨星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

  面对这片蓝海,产业链上下游正形成协同效应。上游,华为、中兴等企业加大卫星芯片研发,使终端设备成本较2023年下降30%;中游,中国卫通加速低轨星座部署,计划未来三年发射百余颗通信卫星;下游,物流企业已开始测试“卫星+物联网”的集装箱跟踪方案,远洋船舶的卫星宽带普及率预计年内突破50%。全链条发力的态势,在PT展上形成直观呈现,设备商的星载设备、卫星运营商的运营服务、中国铁塔的地面终端,共同勾勒出从“卫星制造”到“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

  本届PT展展现的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证明中国已在低轨星座、星地融合等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尤其在应用落地速度上展现出优势。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现场多位专家坦言,星间激光通信的国产化率仍不足30%,卫星发射成本较SpaceX等国际同行仍有差距,这些“卡脖子”环节亟待突破。

  数智时代,AI与行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重构生产、生活与社会治理方式。本届PT展,在有限的展馆空间内,既展示了信息通信产业当下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畅想着产业未来的无限可能。方寸展馆间,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窗口悄然开启,而这场展会,恰是数智时代信息通信产业向新而行的一枚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