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五年四轮改革!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如何媒体系统性变革实践路径?

导语: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立足“中宣部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站位,聚焦“打造市级媒体高质量融合改革的全国样板、全省标杆”总目标,先后实施了四轮改革,探索市级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路径。

  (本文原标题为:五年四轮改革,探索地市级媒体系统性变革实践路径)

  2019年12月9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市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五年多来,该中心先后实施了四轮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系统性变革实践路径。

  四轮改革加速形成融合样态

  2020年起,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分阶段推进四轮改革,剑指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聚焦关键节点,强势推动改革落地。中心挂牌后启动第一轮改革,打破原有组织架构和利益格局,内设机构精简40%、中层职数精简34%,考核指挥棒向一线倾斜,充实业务力量。2021年启动第二轮改革,以中心制(建立统筹、采访、编发、技术等中心)建立一体化运行传播体系。2022年启动第三轮改革,把采编力量、经营要素投放到南太湖号客户端,建立以传播量指数的考核,削减频道和都市类刊物,加快集约化发展。2024年启动第四轮改革,发力新媒体运营,增强产品和用户思维,以运营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媒体角色的转变,从经营媒体向运营城市迈进。

  媒体运行加速向“深水区”迈进

  坚持贯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文字流程与视频流程等全方位深度融合。

  整合原有湖州发布和爱湖州两个客户端,2020年4月上线南太湖号客户端,打造新闻内容“千人千面”精准分发新模式,自建支付体系,拓展多场景服务。2024年8月上线南太湖号4.0版,突出“新闻+服务+社交”三大重点。深化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号、客户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全媒体传播矩阵。探索打通市县两级媒体,先后设立吴兴、南浔、德清、长兴、安吉五大分中心和南太湖新区事业部,推动宣传共联、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国际传播中心,聚力打造现代化国际传播平台市域样板。坚持“移动优先”,上线“南太湖智媒云”采编系统,实现全员无障碍使用和报网微屏端播全覆盖,全面提升全媒体生产能力。2024年1月1日停办《湖州广播电视报》,2025年1月1日停办《湖州晚报》,稳妥推进媒体“瘦身健体”。

  新闻产品加速向“品牌化”迈进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坚持内容为王,加大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以“有效传播、传播有效”赢得党委政府、群众认可。

  注重机制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每天一晨会、每周一会商、每月一例会”常态化研判机制,强化选题一盘棋谋划、全媒体推进,形成核心打法。出台精品创优奖励政策,特别是对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设立了最高15万元的奖励标准,推动精品创作量质齐升。

  增强监督质效。2022年6月24日,创新打造市域融媒体舆论监督《看见》栏目,作为市委抓中心工作、补短板的重要抓手,栏目开办三年多来共播出720多期节目,邀请300多名市民代表参与“看见行”活动37次,提交曝光问题5000多条、提问2万多条、分享近8万条,有效扩大媒体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创新话语表达。坚持用群众语言引导群众,集纳135名社会内容合伙人,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全媒体报道精品力作,制作发布百万阅读量视频607条,其中千万爆款62条,破亿视频7条。

  优化自主品牌。围绕“湖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美丽湖州”抖音号、湖产纪录片等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品牌以及《太湖人家》《小张交通热线》等名栏目,积极探索品牌放大效应。紧抓AI赋能重大机遇,FM98.5转型为AI广播,《小璐说安全》成为中心第一档启用AI主持人的电视栏目,不断提升传媒品牌影响力。

  媒体技术加速向“智媒化”迈进

  坚持紧盯技术前沿,加快数智传媒建设,以移动优先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

  加强自主研发。摆脱外部技术依赖,建立50多人技术团队,自主建设“数智传媒中台”,推出水费缴纳、预付安心宝、绿色文明码等应用场景200多个。与浙江传媒学院共同成立人工智能AIGC传媒创新实验室,推动AI技术在媒体领域的深耕。深化数据分析,加强与传播大脑、市大数据局合作,打通部门数据库,建立用户标签体系和内容标签体系,客户端实现精准推送、精准分发。目前媒资存储总量107万条,单条内容标签20个,用户有效标签人均78个。重点研发行业榜单、部门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治理服务、智能媒资库等数据产品,打造智慧邻里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探索“数据治理”全新模式。

  强化技术输出。积极推进市级主流媒体的客户端建设服务,创新“技术+运营”输出模式,对内与市总工会、市委宣传部、市医保局等单位合作上线“工会服务专区”、“菰2.0”网评员系统、市医保管家无纸化办公系统等应用,对外与广东惠州、广西北海等地达成融媒技术项目合作,合作金额近800万元。

  产业经营加速向“可持续”迈进

  统筹经营体系重建,理顺产业运营框架,优化运营部门职能,构建集团层面的管理运营体系;划清跑道、整合资源,将原有30余家利润低、规模小的公司资源重组为数智科技、广告会展、文化策划、文化发展、发行物流和资产运营等6家全资公司;清晰政企、广播等市场跑道,建立以内容生产及技术服务为主的运营构架,已初步形成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多元化产业运营的发展体系。

  强化“大经营”工作思路,通过资源赋能,与中国文促会、北京奥林匹克文促会等组织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渐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通过项目拓展,在商超运营、场馆建设、地方性品牌展会、全国性少儿赛事活动等服务领域上有突破;通过模式创新,深化活动策划、影视传播、文化赋能等业务,并推出联合运营、投资加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原有7大类20余项业务现已增加到18大类60余项。

  搭建经管、财务、审计法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化财务管理,推出财务与业务并网联动、成本支出全面预决算管理、财务监管前置等改革举措;突出法务前置、过程化管控、项目执行及反馈的闭环管理,建立项目前置评估、大额往来款余额风险提示预警、供应方库化管理等运行保障机制,实现过程管理提效。

  干部队伍加速向“专家化”迈进

  坚持“人才强媒”战略,紧盯高素质干部、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员工“三支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政策,激发干事创业内驱力。建立“同岗同酬”的绩效分配体系,员工收入普遍增长。出台即时奖励政策,健全“结果激励”与“过程激励”机制,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设立3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关键岗位年薪制,坚持向社会引“良”才、向高校招“新”才,与6所高校建立合作,引进新闻评论、技术研发等高端紧缺型人才80多名。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方式,实施后备干部“薪火计划”,合理统筹各年龄段干部使用,大力选拔35岁以下年轻骨干,35周岁左右的中层干部比例从原先的5%提升到15%,干部结构得到持续优化,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