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鹏:以智能革命推进广电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导语:全面推进系统性变革,建设“内容+技术+运营”三轮联动的智媒生态体。

  (作者:李鹏,系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强调“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新时代主流媒体融合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明确了主流媒体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

  四川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先进文化科技互联网企业”目标,积极跟进技术发展大趋势,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生存、智能化革新、超清化发展为路径,全面推进系统性变革,建设“内容+技术+运营”三轮联动的智媒生态体。

数字化转型:从“经验逻辑”到“数据范式”的哲学转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主要依赖“经验主导”,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经验逻辑”已难以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的传播需求。数字化转型要求建立“用户活跃度、内容转化率、商业变现率”的三维评估模型,实现传播效果研究向“用户中心论”转型,以数据驱动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

  数字化转型:数智管理创新。

  打造智媒数据中台,赋能精准传播。四川广播电视台依托全网2.01亿粉丝数据池,打造数据分析中台,整合用户行为数据、内容生产数据、传播效果数据,将公共数据能力沉淀为基础设施,支持前台业务快速迭代,构建起“采、编、播、存、用”的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了数据的全面贯通与高效利用,推动内容生产与传播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

  建设智媒技术底座,畅通数据循环。持续深化天府融媒联合体数字化建设,通过接口改造打通“信息孤岛”,全省220家媒体内容数据已全部接入天府融媒联合体,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数据互联互通,建成全省媒体数字化信息枢纽底座;升级“天融云生”市融平台2.0版本,打造国内首个全面实现原生贯通、集约运行、智能进化的新一代市级融媒体深度融合系统;建成集约化管理中枢“天融云眼”,每天汇聚处理全省超205万条(次)融媒数据,开展周排行、月总结、季通报、年评估,实现数据治理一体化,为融媒生产增效,为数据资产增值。

  推进智媒管理创新,激活组织效能。坚持“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底层逻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借鉴互联网企业OKR管理模式,推进台企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决策”闭环体系,推动内部管理体系全面数字化转型;开展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层面的管理侧数智化系统建设,上线“天融数治”全省宣传系统管理平台,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1系统、3端、6场景”管理侧数智化系统,实现全省管理“一盘棋”、三端协同“一张网”、六大场景“全覆盖”,促进全省宣传系统管理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生存:打造“大屏+小屏”的全域传播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智能互联网时代,媒介生态呈现“碎片化”“场景化”“社交化”特征。面对新态势,广电视听主流媒体若固守大屏传统生态位,忽视移动互联网小屏传播新生态,必将逐渐被边缘化。网络化生存要求广电视听主流媒体从“媒体本位”转向“网络本位”,重新审视自身在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位置,积极拓展传播渠道,融入不同传播场景,加强与用户的社交互动,重塑传播生态位。

  网络化生存:特色品牌矩阵打造。

  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推进广电视听资源整合和精简精办。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是广电视听主流媒体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网络化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四川广播电视台一方面优化内容生产资源配置,把“精简精办”作为“强渠道,扬优势”的突破点,持续淘汰受众少、影响力弱的频率频道,压缩一般性业务和同质化内容,构建布局更合理、定位更精准、市场更认可的专业化视听内容生产制作中心。另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实施以新闻宣传、纪录片、影视剧、广播剧及融媒体产品等为载体的精品创作工程。《走在巴山蜀水间》等重大主题报道、《花开天下》等大型节目、《亲爱的小孩》等电视剧、《又见三星堆》等历史文化纪录片、《回家》等精品广播剧引起广泛关注,受到业界和受众认可。

  重构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内容生产从“大屏逻辑”向“全媒逻辑”转变。当前,收视率收听率调查已不能完全精准体现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真实传播力。四川广播电视台以“流量和效果”为目标重构内容生产传播评价体系,借鉴管理学中的“平衡计分卡”理论,引入“多维评价矩阵”,将日活量、转发量、评论数、完播率等指标纳入考核,考核原则从“小屏优先”向“小屏为主”转变,评分由“用户互动量×传播覆盖量×商业转化量”综合计算,倒逼制作团队从“宣传导向”转向“用户导向”,推动内容生产从“大屏逻辑”向“全媒逻辑”转变。

  推进大端、大号、大平台建设,以规模效应占领新兴传播主阵地。全媒体时代,单打独斗难以满足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的需求。在省委宣传部牵头下,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力共建省级“传播航母”——天府融媒联合体,推动全省各级媒体从单兵作战向集群作战转变。至2025年4月底,联合传播重磅稿件6413条,全网传播量541.04亿,千万级传播量稿件达1202条,市县媒体稿件推送数量提升145.2%、传播量提升5倍。同时,探索“全台办卫视、全台办观察”机制,实施四川卫视提振计划,推进四川观察客户端升级迭代,打造“四川卫视”“四川观察”两大核心品牌,建设“康巴卫视”“熊猫观察”特色品牌矩阵,形成“大屏小屏联动、小屏带动大屏”的传播新格局。

智能化革新:以新质生产力创造新质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当前,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的全链条,重新定义传播。人与技术的融合,将创造“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的传播新物种——智媒体。实施智能化革新,是广电视听主流媒体转型升级迈向智媒体的“跃迁点”,要紧盯前沿科技,以新质生产力创造新质传播力。

  智能化革新:智媒技术与内容生产全方位融合。

  强化智媒技术研发应用。四川广播电视台集纳整合高新技术人才资源,引入适应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革新需要的研发、数据、产品、运营人才,组建四川观察智媒科技公司。该公司定位为“媒体+科技”创新孵化器,构建“研发—应用—转化”的全链条技术产业体系。在智媒技术层,研发多模态内容理解引擎,突破语音合成、虚拟主播、智能剪辑等关键技术;在内容生产端,建立AI辅助创作平台,实现新闻素材智能标签化、稿件生成自动化与多平台适配分发;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开发智慧大屏交互系统、沉浸式XR演播室,探索数智时代媒体产品形态创新。同时,升级“熊猫智媒云”3.0版本,构建智能化媒体生态,实现内容精准分发、智能生产与高效协同。

  推进智媒技术与内容生产全方位融合。以“轻量化、移动化、智能化”为转型抓手,积极构建“人工智能媒体应用创新实验室”“云制播生态联合实验室”“睿见全媒体内容智造平台”三大技术引擎,形成覆盖内容生产全链条的技术支撑体系;集纳XR数字影棚、4K超清转播车等前沿设施,构建虚实融合的内容生产新基建;创新“人机协同”模式,通过智能系统辅助完成素材初筛、稿件生成、多版本适配等重复性劳动,释放人力专注于创意策划、深度报道等核心环节,在虚拟主播、数字人主播的协助下,构建7×24小时全天候内容生产体系,实现数字视听创意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与文化价值的裂变传播。

  实施平台智能化改造。依托省级媒体融合优势,启动全域性平台智能化改造工程;以天府融媒联合体汇聚的全省媒体内容数据库为基座,构建具有媒体行业特征的“天府融媒大模型”,深度融合文本、音视频等多类型数据,形成覆盖时政、民生、文化等垂直领域的智能处理能力;同步建设“主流舆论语料库”,通过AI技术对全省媒资数据进行深度清洗、标注与关联分析,构建地域特色知识图谱,形成权威内容生产的“智能中枢”;推进四川观察客户端9.0版本迭代,升级“如意”AI互动平台,打造个性化推荐、语音交互、虚拟主播等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四川观察从信息播报平台向智能服务平台转型。

超清化发展:视听体验的“具身传播”转型

  传统电视大屏受限于分辨率与传输技术,难以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5G时代的超清技术不仅是对传统视听体验的超越,更是传播范式的进化。四川广播电视台以“具身传播”为理念,以超清为抓手,推进精品内容提升和服务能力提质转型,构建涵盖内容生产、技术支撑、产业拓展的立体化超清化发展体系。

  超清化发展:超高清全媒体传播矩阵。

  打造“具身在场”的视听新场域。构建“卫视+IPTV+户外”的超清全媒体传播矩阵,形成技术引领与内容分发的双轮驱动格局。作为全国首批规划的9家超清卫视频道之一,四川卫视将于今年9月建成西部唯一、全国首批超清卫视频道。四川IPTV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集成播控平台超清内容点播服务,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在春熙路、九寨沟等27处部署8K户外大屏,用户规模突破1600万,其中4K用户占比超80%,为技术验证与市场推广提供海量用户基础。

  打造“具身交互”的内容生态链。以卫视超清制播设备迭代升级为战略支点,构建全省超清内容生产集散中心。该中心拥有300余套外拍摄像机、2台转播车、52套系统摄像机、10个演播室、1个沉浸式体验空间、100余个编辑工作站,形成覆盖采、编、播、传全流程的IP化制播系统。同时,探索建设4K超清信号的高带宽、低时延传输系统,建立从4K/8K超精素材采集到多终端多版本适配分发的标准化流程体系,积极推动国产化技术标准落地。通过云端制播平台部署,实现全省媒体机构互联互通,使超清内容生产从传统的“单点突破”模式转向“全域协同”新阶段,引领全省视频产业超清进程。

  开拓“具身沉浸”的产业新蓝海。立足主业优势,通过4K/8K超清精品节目,衍生文旅、游戏、动漫、沉浸体验等领域IP资源,重点在应急管理、文化数字化等方面着力,通过“技术+内容+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超清技术高附加值转化路径,开辟超清产业“第二增长曲线”。例如,构建文物超清数字档案库,支持博物馆、景区AR导览应用;打造企业展厅超清解决方案,集成空间音频与全息投影技术,让超清影像融入公共服务、文化创新等多元场景。

  智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表层嫁接已难以触及媒体转型的本质。广电视听主流媒体唯有主动拥抱智能革命,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石,以网络化生存为纽带,以智能化革新为引擎,以超清化发展为方向,走出基于智能互联网的新发展路径,才能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