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盘点】各地广播电视台高清、超高清建设实践

导语:高清、超高清工作一直在推进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总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试播高清赛事节目的基础上,于2009年开通CCTV-1高清频道,采用高标清同播的方式进行播出。2013年至2015年,以光华路办公区新系统陆续启用为契机,台内节目制作域逐步停用标清节目制播系统,启用高清演播室、后期制作系统和前期采录设备。2019年7月,《新闻联播》高清播出和新闻频道高清上星播出,标志着“高进标退”工作全部完成。目前,总台播出的高清频道共41个,已在节目采集、制作、存储、传输、呈现、应用的全链路、全流程实现高清化,并建立起完备的高清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和测试序列体系。

  按照“十三五”时期基于规模化生产提出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制作播出系统的目标任务,总台明确分步实施超高清发展规划。2018年10月1日,总台4K超高清频道开播,标志着4K超高清制播技术和业务流程全面落地。围绕“5G+4K/8K+AI”战略格局,总台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基于IP化深入开展超高清视音频制作播出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至今共播出4K超高清频道2个、8K超高清频道1个,超高清节目入库量约14000小时。总台高清、超高清节目除了立足有线电视网络、直播卫星传输,还依托“面向8K超高清视频制播关键技术和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通过“百城千屏”覆盖31个省区1000多块户外大屏,总台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超高清、高清同播、大小屏横竖屏融合呈现、多渠道分发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

  2019年,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并以此为依托在超高清制播关键技术研发、设备自主研制、制作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技术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总台自主研发的全IP超高清/高清信号调度系统、“云边端”架构的超高清内容移动生产平台(CMG媒体云)、5G轻量化融媒体采集制作系统、“猎豹”超高速4K轨道拍摄系统、三维菁彩声技术等已经应用于总台重大活动转播和日常节目生产;超高清4项技术文件写入国际电信联盟(ITU)相关推荐报告,总台逐步建立起全链路国产化超高清制播系统的应用示范。2023年底,总台超高清示范园项目启动建设,2024年,总台加入“中国(北京)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持续推动超高清优质内容供给、服务升级、传播模式创新。

北京广播电视台

  自2007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北京台”)视频技术发展经历了高清化、超清化2次重大升级。2008北京年奥运会前夕,北京台首个奥运高清频道开播,2009年北京卫视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2012年至2018年间,历经3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实现了制播全面高清化。2020年底,为服务北京冬奥会宣传报道、营造奥运氛围,冬奥纪实4K频道开播,实现了4K超高清、高清、标清3种格式同播;2021年底,8K频道开播,并于2022年初完成了北京市“科技冬奥”应用示范任务,实现8K超高清全传播链条技术验证,成功打造“科技冬奥”闪亮名片。

  截至目前,北京台共9个高标清同播频道,其中,北京卫视、卡酷动漫和纪实科教高标清同播频道通过卫星传输覆盖全国,其余6个高标清同播频道为地面频道;另有1个4K超高清、高清、标清同播频道和1个8K电视频道、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北京市。北京台4K/8K超高清制播体系初具规模,完整涵盖拍摄采集、后期制作、播出传送等各个技术环节,为现有4K/8K频道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均4K节目产能约1300小时,年均8K节目产能约100小时。

  4K/8K超高清不仅代表了视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为产业链升级开辟了广阔空间,其中涉及器件、设备、系统、终端等众多环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高清产业规模已达3.4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46%。从广电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近年来4K超高清技术标准日益完善,包括AVS3、三维声等自主技术标准;除拍摄采集环节国产化比率有待提升,后期制作、播出传送等领域国产关键设备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2024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中国(北京)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合作备忘录,北京台正在按照备忘录任务要求,紧锣密鼓推进卫视频道4K系统前期规划和立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北京卫视频道超高清、高清同播,通过主力上星频道技术升级,增加优质内容供给、推广4K技术应用,助力达成产业链优化升级整体目标。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江苏总台”)长期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推进高清和4K超高清制播体系建设。2005年,江苏总台建设了首辆高清电视转播车,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开播高标清同播频道的电视台,创造性地采用代理码率方式进行高标清同播技术系统改造,大幅减少了高清频道运行成本,建成了高标清同播技术平台,实现了节目内容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生产、存储和送播。2015年,江苏总台启动面向媒体融合的新一代制播技术云平台“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建立了满足各类媒体业务和综合服务需求的融合媒体平台,建成了采、编、存、管、播全链路云化、高清化制播体系,2020年底,江苏总台实现了全部电视频道的高清化制播。

  同时,江苏总台持续强化4K超高清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制作实践,成立专门项目组,积极开展超高清技术研究和应用。2015年建成全国首辆4K超高清转播车,有效提升了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4K超高清视频制播端到端全链路研究,实现从前期拍摄、转播录制、后期制作到IPTV播出端的涵盖完整4K超高清业务流程的节目制作播出系统,逐步建立了4K超高清视频制播应用体系,持续在大型综艺节目和专题片、纪录片制作中开展4K超高清节目制作实践,参与制作了《珍珠塔》《拉贝日记》等多部4K电影,连续9年对《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进行4K超高清节目制作和直播。“超高清IP融合制播应用体系”“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超高清直播应用”项目获广电总局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IPTV4K超高清视频制播应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2005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清化发展方向,同期引入高清摄像机、后期制作设备,用于专题片《西湖》摄制,并启动实施800平方米高清演播厅项目;2006年至2008年,高清转播车集群、90平方米/100平方米新闻演播室和5.1环绕声录音棚等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为集团高清电视发展夯实了基础。

  2009年9月28日,浙江卫视等全国9个高清频道实现首批高标清同播,成为集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间,集团先后制定高标清同播和高清电视节目制播规范,配合完成了高清AVS+编码转换等工作。同时,以浙江卫视高标清同播为契机,持续推进技术体系高清化、IP化、云化建设,逐步完成新蓝网、IPTV等网络平台高清技术升级,并于2017年整体完成集团电视频道高清播出系统改造。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2019年11月28日起,集团9个地面电视频道全部实行高标清同播。高清电视的全面深入发展为集团加大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用户视听体验、赋能电视产业发展,以及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和服务力注入了新动能。

  集团对超高清发展高度重视,按照总局、省厅工作部署,积极推进4K超高清平台和“Z视介”APP视听部落、IPTV内容专区建设,加大4K超高清专题、晚会、赛事、影视剧等内容生产和储备力度。2016年设计建造32讯道4K转播车和三维声音频车,2018年起陆续投入使用。2019年元旦,在IPTV平台实现了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的“4K+三维声”现场直播。依托中国(浙江)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等平台深化行业、产业多元合作。目前,集团全力推进浙江卫视4K超高清频道制播设备更新工作,计划申报开办4K超高清频道并争取实现全国覆盖,以进一步提升集团超高清频道制播和传输覆盖能力。协同推进超高清内容生态建设,加大超高清频道规模化服务供给,助力内容生产、设备制造、传输覆盖和终端呈现等超高清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贯通,以更好地服务集团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

河南广播电视台

  2015年底,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启动河南卫视播出高清化改造,2016年8月3日正式上线播出;2018年逐步进行各频道播出高清化;2020年12月30日,完成新旧播出系统交割,开始高清试播,标志着河南台所有电视频道全部实现高清化播出。在自建的“大象云”基础上,河南台通过采、编、播、发、传、存各环节业务系统上云,一体化推进全台节目的高清化改造,目前已经实现全部频道的全流程高清化。

  2023年6月,河南台专门就全台技术体系做专项调研,并制定了“6云3系统”的整体技术规划,在全流程高清改造完成的基础上,以4K超高清生产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工作抓手,逐步建设了一批4K超高清生产和AI辅助系统。

  目前,各频道已配置4K超高清摄像机73台,支持4K超高清拍摄的照相机20台、无人机20架,2021年购置了1辆超高清转播车,改建600平方米XR演播室和250平方米演播室,2023年改建70平方米新闻XR演播室,均支持4K超高清录制。

  河南台于2021年和2023年分别建设了4K超高清制作岛、智能媒资系统等,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流程融合生产支撑体系。目前,IPTV与移动、联通、电信3家运营商的总用户数超千万,上线200余套电视节目,已传输央视4K超高清频道,并传输河南卫视4K超高清实验频道,用于4K超高清节目的各项技术测试。

  自2017年开始,河南台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着手整合台内资源,瞄准信息技术前沿,组建自主研发技术团队,自主开发底层平台、业务中台、SaaS系统,实现台内各种媒体形态的内容汇聚、混合生产、敏捷调度、生态创新、全域分发和可管可控。同时,与华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和院校开展合作,在数据中心建设、超高清视频生产、AI工具应用等方面共同探索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基于4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中国节日系列的《洛神水赋》《元夕之约》《龙门金刚》《五星出东方》等作品成功入选全国超高清视频典型案例,为全台4K超高清视频技术应用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等多品牌节目已全部实现4K超高清录制,《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精品栏目已通过AI超分实现4K超高清转换。

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广东台”)从2001年就开始了高清之旅。2002年,引进设备高清套拍了重点电视剧《白门柳》,是国内电视台较早采用高清套拍的电视剧之一。2006年,建设了1辆与国际接轨的高清电视转播车,该车完全按照奥运转播标准建造,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在2008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转播。2009年9月28日,广东卫视成功实现高标清同播,成为第一批高清播出的省级卫视之一,标志着广东台高清技术系统规模化建设进程的开始。2012年12月31日,卫视跨年演唱会,广东台进行了环绕声电视直播。2012年,广东台打造了3G高清卫星车,该车能够实现全天候、全路况、全方位的新闻直播,能够独立完成卫星传送和现场节目的直播和录制,实现高清视频现场拍摄制作,并配备3G实时回传功能。2020年,广东台完成基于IP架构的新播控中心建设,将新闻频道等6个标清频道全部调整为高标清同播,实现全部开路频道的高清化播出。

  广东在整个4K电视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全省合力,有效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涉及内容、渠道、终端、应用等各个环节。节目内容应用服务快速丰富,全省光纤用户数达3560万户,100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84.1%;4K电视发展势头强劲,4K电视年销量2000万台,全省4K机顶盒用户数累计2600万户;关键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华为海思4K芯片技术已完成端到端布局,4K电视芯片占据全球16%份额;产业集聚效应得到了凸显,广东省形成了以广州、深圳、惠州等为核心的3个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珠三角产业集聚区域正在引领国内4K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产业链合作项目落地,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通过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以及项目和产品的应用,带动了整个超高清产业链的良性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