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罗小布问道】广电媒体深度融合2.0系列讨论(8-2):直播新时代,舆论新阵地 ——认识一下“网络直播”

导语: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直播”工具,各级广电融媒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网络直播”的认识。

“网络直播”对许多县级融媒体而言,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领域,不妨简单地认识一下“网络直播”,力争掌握一些“网络直播”的基本规律,以便在全媒体传播中用好“网络直播”工具。

一、全面解读“网络主播”。

首先,“网络主播”是互联网催生新职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催生新职业和新行业,“网络主播”和“网络直播”就是其中典型案例;需要强调是,互联网带来从业观念的改变,并且网络激活创造力,提供多元化的价值实现途径,为社会创造新价值。其次,“网络主播”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职业,网络主播分为才艺表演型主播和带货销售型主播,“网络直播”从设备到场景,从内容到呈现,正在不断地专业化和产业化。第三,电商主播的核心职能:货品选择与销售职能,包括引导有购物需求的观众完成购买流程,如产品信息、特性、属性、建议、回答咨询等;培养粉丝、吸引流量的职能,包括互动、快速响应,热门话题、故事保持热度等;拍摄短视频、参加活动职能,执行为每一位主播制定的引流计划,包括活动、拍广告、微电影等。第四,“网络主播”的一般任职或招聘要求:有一定的经验基础,需要坚定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热情,开朗),乐于互动,表现欲强,深厚沉淀,广泛涉猎。

此外,对好的“网络主播”还有自我修养要求,好主播通常表现为有规律的和稳定的在线直播时间、善于与粉丝互动交流、性格开朗并乐于交际、用心学习(用不同方法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学识、体验,并注重细节)。有才艺或形象较好的主播往往具有优势。简单地讲,成功的“网络主播”不仅是形象,更是勤奋。

二、回顾一下“网络直播”的历程。

“网络直播”已经发展到3.0阶段。直播1.0时代是从语音到秀场;直播2.0时代得益于电竟行业的爆发,同时催生网络直播新业态;直播3.0时代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掌中直播兴起,内容不断地得到细分。

疫情给“网络直播”注入了新的内涵。不仅各界名人直播带货,而且助力抗疫与生产,如餐饮业“大厨秀厨艺”、教育界“停学不停课”、医疗界“‘名医网红’拉近医患关系”等。同时,涌现出主流媒体除“主持人”外的、特殊的新“网红”,如:钟南山、张文宏、基层干部等。

直播3.0不仅得到了政策的助力,如《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更得到了技术的助力,高带宽促进“网络直播”跨领域融通与合作,5G、VR、AR使直播“身临其境”,大数据和智能推荐让直播更加精准。

三、直播的类型。

直播有多种分类方式。具体参考分类如下:

四、“网络直播”对全媒体的意义。

首先,“网络直播”为全媒体呈现了经济的新价值。疫情期间,直播“一枝独秀”。直播销售更真实还原线下购物体验,如:商品展示、导购演示、使用与功能的讲解等;简单地讲,经济新价值=“直播+”。同时,“网络直播”助力经济良性发展,“网络直播”完整的产业生态=(货品供应商+主播+渠道平台+用户)+(运营+营销+数据)。

其次,“网络直播”是全媒体的文化新生态。网络直播主体的深度参与与互动,弥补了前台与后台、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电商直播属于多角度、多维度、多元素交织的综合文化场,这个综合文化场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主播与观众(信息与心理需求)+观众与商品(消费需求)+主播与商品(经济利益诉求)+观众与观众(分享、情绪与信息交流的需求)。不仅如此,“网络直播”还创造文化价值归属感,电商直播追求认同感更为直接。

“网络直播”是社会新风向。首先是消费与社交融合,网红经济扩大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范围。其次,助力传统媒体突破或转型,不仅网络直播在“随走、随看、随播”方式中,以低门槛、强互动、高时效、更亲民吸引了广大受众,而且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融合度高、发布灵活、即时反馈、传播快、效率高等优势。最后,引领主播素质提升,“网络主播”呈现出新的职业化趋势,包括将直播作为事业,以及向演艺过渡。

五、“网络直播”的风险防范。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网络直播”的风险防范关键是“网络主播”。首先要不断提升公众意识,要有公众人物的自觉,言行有度,举止得当;同时,利用数据掌握舆情,包括直播前分析、直播中处置、直播后总结;禁止使用虚假数据。其次,要不断提升诚信意识,劣质产品、无视信誉、夸张宣传等将给融媒体运营带来严重伤害;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交易的合法性。第三,要不断提升法律或规则意识,要充分了解各项规定,如《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等;要遵守规范,尊重职业,避免因个人的不当言行,引发舆论事件,对个人和融媒体平台声誉带来影响。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直播”工具,各级广电融媒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网络直播”的认识。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地开个头,旨在邀约同仁共同讨论,所陈述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批判和质疑。

【责任编辑: 田文瑞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