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运营商学院】媒体转型升级之路:衰落的不是电视,是落后的电视经营模式!

导语:2020年是广电行业最为艰难的一年,也是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后疫情时代,广电媒体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度过“至暗时刻”。

  作者:杨冰,娱华传媒总经理

 

  又到一年招商季,广告如晴雨表,影响着广电人的心情。

  近年来,随着广告收入持续走低,电视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有人认为“电视已死”,有人反驳“唱衰电视是中国传媒业目前最大的阴谋”,有人说“报纸会不会死我不知道,但电视肯定不会死”,更有人别有用心地提出“一些二三线卫视已经是零收视率”。唱衰和反唱衰的文章经常在朋友圈刷屏,刺激着电视行业的敏感神经,调动了电视人的复杂情绪。

  其实,“唱衰”和“反唱衰”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衰落的不是电视,而是落后的电视经营模式。

  “做节目、卖广告”的传统电视经营模式,正加速衰落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剧烈冲击下,电视台的渠道垄断优势不再。随着受众流失和广告下滑,多数台面临着广告收入下降、经营成本增加(人头费、节目费、设备费以及各项管理成本刚性上升)、核心人才流失的发展困境。

  在“四级办台”的管理体制下,全国有广播电视台1300多家,重复覆盖,重复制作、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随着行业竞争从激烈到惨烈,电视台在渠道、受众、节目、客户以及资源方面,除了新媒体的分流,还面临着中央台、省级台、地市台以及县级台的多方争夺,多数电视台广告收入大幅下滑。在“做节目、卖广告”的传统思路下,电视台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市场规模下滑,广告空间变小

  本地广告市场是多数电视台发展的“硬约束”。对多数台而言,因本地经济规模限制,本土广告客户实力较弱,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本土广告客户预算大幅缩减,而品牌广告投放已转移至强势台(中央台与省台)与新媒体,电视台的广告创收空间变小。

  节目影响减弱,变现能力下降

  因资金、人才和资源不足,多数电视台在节目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随着节目竞争加剧和节目成本攀升,地方台除了本土新闻和线下活动外,节目影响逐步边缘化,节目“流量价值”逐步降低。在“内容为王”的媒体运营模式下,节目变现能力下降,曾经的“三大金刚”新闻、综艺和影视等节目广告承载量也大幅下滑。

  媒体融合缓慢,年轻观众流失

  受资金、人才和技术限制,多数电视台新媒体建设进展缓慢。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的行业背景下,电视台在媒体融合的技术平台、业务流程、用户数据库以及服务平台等方面严重落后。随着年轻受众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快速转移,除中老年受众群体外,电视台和主流受众正渐行渐远,并有逐步“失联”的危险。

  体制机制僵化,人才流失加剧

  受事业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电视台在企业化管理、集团化运营以及产业化发展等体制机制变革中,远远落后于市场环境。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巨头的进入,电视台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而“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待遇能高不能低”的僵化机制,更加剧了人才流失,而人才“空心化”是电视台面临的最大危机。

  创收渠道单一,经营风险增加

  在“做节目、卖广告”的落后经营模式下,电视台创收以广告为主,而专题医疗广告又占了广告的大头。随着2015年史上最严厉新《广告法》的出台与实施,多数台广告出现断崖式下滑,严重威胁着电视台的生存,专题广告经营风险日趋加大。

  作为智能时代的“家庭入口”,电视价值远未挖掘

  随着智能时代来临,对各类场景的入口争夺进入白热化。这两年智能音响打着“家庭入口”的旗帜,异军突起。但在智慧家庭场景中,智能音响只是一个小角色。

  在智能化时代,电视仍是核心的“家庭入口”

  1999年开始,微软就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力推"维纳斯计划",向信息家电领域挺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暴露了微软抢夺家庭“入口”的野心。2007年,苹果公司正式发布Apple TV时,开始争夺家庭“入口”,随后国内互联网巨头携智能电视和盒子等硬件及应用,纷纷加入“入口”争夺大战。在智能时代,电视才是无可争议的核心“家庭入口”。

  作为智能化时代的“家庭入口”,虽然IPTV、OTT让电视逐步智能化,但电视入口价值远未挖掘。在千家万户的客厅,电视不仅可以作为娱乐中心和文化中心,更可以作为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和互动中心,这才是智能电视的未来。

  但作为智能时代的“家庭入口”,电视不再专属于电视台,如果只满足做内容供应商,“家庭入口”价值就和电视台关系不大。在互联网时代,对多数电视台来说,“内容为王”是一种自我催眠,是对媒体发展趋势的误判。这种陈旧观念会助长电视台对危机的“怠慢”,甚而延误发展转型的良机。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传播仍具有独特优势

  在第九届中国电视南方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的冷凇先生提出:不要盲目唱衰电视,因为没有电视就没有朋友圈的刷屏传播。

  在传播特点上,电视的线性传播是劣势,缺乏互动、时效不强且成本过高,但电视拥有把注意力集结于一个爆点的巨大优势。在消费场景上,电视作为合家欢的“代言”,已完全融入了家庭生活,在家庭社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手机已成为最重要的媒体终端,但在大小屏互相融合的背景下,作为大屏的电视是媒体在传播链条中不可或缺。如去年大火的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离开了电视传播,不管放在任何一个视频网站,都不可能引起如此轰动。

  虽然电视年轻观众在流失,但不代表电视传播价值的消失,而是对现有电视的单向传播模式、陈旧节目内容以及老套运营方式的抗议与反叛。随着智能化解决了电视的互动性,智慧化提升了电视的有用性,电视传播价值会逐步恢复。

  在消费升级时代,电视台发展服务产业空间巨大

  随着社会消费升级,中国驶入服务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如文娱、健康、教育、旅游、体育以及休闲等服务产业,市场规模都在万亿级别,比电视广告市场规模(最高不到1500多亿元)大了一个量级。目前,服务产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创业“风口”,对电视台来说从传媒行业到传媒服务产业是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

  作为主流官方媒体,电视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备发展服务产业的核心优势:

  一是公信力。相对非官方的市场化媒体,电视台具有与生俱来的公信力。在泛媒体的时代,虽然“处处是媒体,人人是记者”,但公信力缺失仍是制约新媒体发展的最大障碍。前些年,因屏幕上充斥着过度宣传或虚假宣传的专题广告,电视台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冲击。随着新《广告法》的实施和监管趋严,电视台的公信力正逐步重建,而公信力是电视台发展服务产业的“势能”;

  二是整合力。相对市场化企业,电视台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电视台既可以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为本地用户提供公共服务(如文化、演艺、交通、医疗、便民等);又可以整合区域产业资源,为相关产业提供增值服务(如营销策划、品牌代理、线下推广等);更可以整合本地用户资源,为用户提供贴身服务(如教育、健康、旅游等),在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中,资源整合能力是电视台发展服务产业的“动能”。

  三是贴近性。从受众角度,地方台节目根植于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有亲近和认同感,可更多地参与和互动;从商家角度,地方台贴近本地市场和消费者,可与用户进行深度互动与沟通,可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的推广与服务;从政府角度,地方台是及时沟通民意的重要渠道,可作为解决民生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主流平台。贴近性是电视台发展传媒服务产业的“加速度”。

  从“公路”模式到“社区”模式,电视才能“涅槃重生”

  电视台面临的危机,表面上是新《广告法》实施、经济下滑以及新媒体冲击等造成的广告下滑;根子上是互联网重构了媒体新生态,而电视“做节目、卖广告”的落后经营模式正逐步衰落。

  大众传媒时代,电视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公路”模式

  在互联网普及前,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垄断着传播渠道、信息和话语权。在大众媒体时代,社会分工泾渭分明,企业品牌传播和营销推广主要借助大众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因此作为最重要的大众媒体,电视在品牌传播和营销推广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容易获取海量用户“注意力”。“做节目,卖广告” 传统电视经营模式,就把“注意力”变现为“广告费”,本质是收取过路费的“公路”模式。

  图1: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公路”模式

  “泛媒体”时代,电视商业模式正逐步走向“社区”模式

  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已像水、电、气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呈现爆发性增长,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处处是媒体,人人皆媒体”的“泛媒体”时代。随着“泛媒体”时代到来,互联网重构了媒体新生态:社会分工界限被打破,企业和媒体、用户和媒体边界日趋模糊;媒体“垄断”地位被打破,渠道多样化,用户分流化;“注意力”被打碎,传播碎片化,媒体分众化;用户被重新“整合”,用户圈层化,商业社交化。

  在“泛媒体”时代,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在传播渠道、信息和话语权等方面的垄断地位消失。电视的发展转型,就是要适应媒体新生态,充分发挥党媒在公信力、整合力和贴近性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构建政府、企业和用户组成的媒体“社区”,为政府、企业和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构建“社区”模式,电视才能“涅槃重生”

  根据我们服务广电媒体的经验,电视媒体构建“社区”模式的基本思路为:基于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构建“2圈+1链”新经营模式,实现从“公路”模式(做节目、卖广告)向“社区”模式 (聚用户、做服务)的发展转型。

  案例一:山东少儿频道的教育服务产业链

  2015年11月,北京鲁视领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这是全国广播电视系统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也是山东首家在资本市场挂牌的省属文化企业。

  2005年,山东少儿频道开播之际,就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作为面对青少年教育的专业地面频道,广告经营难度很大,增长空间也非常有限,全国多数省级少儿频道(或青少频道、妇女儿童频道)的广告收入很难迈过三千万元大关,在多数台是名副其实的弱势频道。

  山东少儿频道从创建开始,就在思考专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2005年,依托少儿频道的娱乐教育节目资源,山东电视台在北京注册成立北京鲁视领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拓教育文化产业链。

  依托专业频道的行业优势和忠诚用户群,锁定教育服务产业链,坚持“内容+”战略和平台融合战略。

  依托频道在青少儿娱乐教育内容的专业优势,整合打造国内最大的电视少儿节目平台。现已拥有北京、济南两个数字化节目制作中心,和面向新媒体的云服务平台,生产并汇集了大量的原创版权内容,为各种新兴媒体提供丰富的系列化数字内容产品,是目前我国拥有最多青少儿教育类视频内容版权的企业之一。

  依托“内容+”优势,领航传媒构建少儿教育服务“社区”,打造“内容+渠道”、“内容+产品”、“内容+幼教”、“内容+体验”、“内容+销售”等教育服务产业链,并形成五大主营业务板块:

  1、以青少儿娱乐、教育、智力开发为特色的系列视频节目生产与销售;

  2、青少儿学习及智力开发系列智能数字终端及玩具研发与销售;

  3、以光谱幼儿园教育体系,小记者团、泰山娃艺术团等少儿艺术培训为主的线上线下教育;

  4、“领航儿童梦世界”戏剧城堡综合体验中心;

  5、广告代理销售等。

  案例二:上海极车频道的汽车服务产业链

  因付费频道禁止播放广告,而国内观众对付费尚未形成习惯,因此全国多数台的付费频道均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一些台为减少亏损已开始关闭付费频道。

  极车频道是上海文广下属的专业付费频道,在发展模式上如选择简单的付费模式也将面临同行的困境。从极车频道的目标用户分析,随着中国家庭汽车的普及,汽车用户基数庞大、对专业服务有巨大需求且购买力强。在传统广电经营模式下,频道只提供节目,而观众付费看节目尚未形成习惯,频道经营必然会陷入困境;在产业链经营模式下,频道提供汽车生活专业服务,观众付费不是为了看节目,而是购买汽车生活专业服务。付费频道的转型升级,本质上就是实现从“卖节目”向“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进化。

  在构建汽车服务“社区”基础上,围绕“观众—用户—客户—产业”四个维度展开,实现从专业付费汽车频道到专业汽车产业链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

  1、  从观众维度,提供优质专业节目:作为专业汽车频道,提供中国唯一日播汽车资讯,打造中国首个高清汽车专业传媒。

  2、  从用户维度,提供优质专业服务:构建“高清视频+汽车导购+汽车后服务”汽车消费服务整合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汽车专业服务。

  3、  从客户维度,提供优质营销服务:依托专业化渠道(频道)和精准化人群(用户),构建“专业视频+软性营销植入” 的品牌营销战略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整合营销服务。

  4、  从产业角度,提供未来解决方案:通过链接行业利益相关方,整合行业资源,对接全汽车产业链,完成车联网上下游联动,为汽车产业提供未来解决方案。

  结论:山东少儿频道、上海极车频道的实践证明,在新的媒体生态下,电视通过重构商业模式,实现从“公路”模式(做节目、卖广告)向“社区”模式 (聚用户、做服务)的发展转型,才能实现“涅槃重生”。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