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金华广电:抓住媒体融合窗口期,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

导语: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浙江金华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整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金华模式”。 2018年,金华广电融媒体中心全新亮相,形成了台网报端一体协同联动工作格局。

  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浙江金华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整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金华模式”。 2018年,金华广电融媒体中心全新亮相,形成了台网报端一体协同联动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新媒体端原创内容生产能力,融媒作品近两年屡获佳绩。“金华模式”如何打造而成?具体融媒又是如何运作,实现中央厨房的流畅运转,以及爆款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一起来看金华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楼伟民的总结思考。

  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二次出发”的总体思路,把推进媒体融合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按照“融合方案广电化、融合机构实体化、融合平台集成化、融合内容特色化、融合保障机制化、融合队伍全能化”的总体思路,举全台之力,整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的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金华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新闻外宣一改以往排名靠后的局面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考核一等奖;节目创优取得好成绩,16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其中2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经营创收连续三年持续逆势上扬,年均增长8%。

  省政协主席、原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专门作出批示肯定。在今年4月份云南大理召开第五届中国媒体创新论坛和10月份江苏无锡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广电“融媒体中心”改革大会上,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截止10月底,今年已有280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宣传部领导和广电同行(其中省外81批)来我台考察。

  一、主动顺应融合大势,明确媒体融合目标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也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媒体融合成为中国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旋律。在历经几年发展之后,媒体融合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大致可概括为:纸媒融合快于广电,大台融合好于小台,央媒融合优于地方。我台的融合发展存在明显差距,表现为融合理念不强,融合的路径不清,融合推进不力,融合产品不优,融合支撑不强。我们认为,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找到应对之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要不要融合”,而是“如何加快融合”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外出学习、分析现状,我们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全力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打造舆论引导更强、新闻服务更优、产业发展更快、体制机制更活的新型主流媒体,更好地履行“新闻立台”使命,更好地做大做强新闻主业,更好地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作用。

  二、紧抓媒体融合重点,提升主流媒体地位

  因为当前前所未有的创新技术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顺应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形态变革,巩固和提升主流媒体的地位,只有在思想认识上提高、资源配置上优化、创新措施上落实,以实现真正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1.探索融合机构实体运作,夯实融合传播基础。媒体融合本质上看是一种体制机制再造,是体制机制的整体转型。我们按照供给侧改革思路,大力重构新的生产关系,推进融合机构实体化运作。2017年8月,经过争取,市编办批复成立“融媒体中心”。新组建的融媒体中心主要是“三圈架构” :一是“核心圈”,融合了电视新闻综合频道、都市农村频道、“无限金华”客户端、广众网。二是“紧密圈”,融合了广播、电视民生频道、广电报。三是“协同圈”,融合各县(市)广电台、各区新闻传媒中心和部门发布等新闻资源。“三圈”融合形成了台网报端一体协同联动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新媒体端原创内容生产能力。同时,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人员配备,破除采编部门间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新媒体采编发环节的壁垒,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采编分离、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搭建全台记者即时发稿平台,实现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统一收集、统一生产、统一分发的采编流程,从而实现手机屏、电视屏和电脑屏“三屏”融合,真正做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大幅提升了电视栏目收视市场份额,有力地扩大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广电影响力。

  2.抓好融合平台建设,重构融合传播流程。融合平台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唯有传播渠道的贯通、终端平台的汇流和技术装备的融通,才能更有利于抢占媒体深度融合的制高点。

  一是建好“龙头工程”,打造“中央厨房”。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应具备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是“策、采、编、播、发”于一体的媒体运营管理技术平台。2017年11月投资2500多万元的融媒体“中央厨房”正式启用。借助该平台,打通广播电视端与移动客户端,实现电视与网络平台、“无限金华”客户端、微信、微博间的互动。重点打造移动客户端“无限金华”APP,做到24小时直播全台所有广播电视节目,并实现主要新闻栏目的分条传播功能。目前其安装量已达85万。发挥好中央厨房指挥策划、新闻采集、编辑发布、技术研发和舆情监控五大功能,实现“总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融合传播格局,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新闻体验和感受。

  二是实现采编流程再造,跨越深度融合“关键点”。随着“中央厨房”的启用,融媒体中心进一步完善“中央厨房”运行机制:建立高效有序的指挥流程,对新闻业务中的项目、选题、资源、力量等方面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建立采编联动平台,构建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策采编发网络,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对声、屏、报、网、端、微采访力量实行统筹管理、打通使用;强化绩效考核,实行优稿优酬,根据新闻传播力排名进行奖励。

  三是技术助力融合,完成融媒体演播室及高清播总控系统改造。融媒体演播室是建立在传统演播室基础之上的整体视听交互系统,运用机器人摇臂、虚拟演播室、4K大屏互动、图文包装等多种电视技术手段为电视栏目提供支持,注重舞美设计,采用“全媒体、多景区、多功能、智能化”的设计理念,使该演播室能够集多信源采集、多媒体互动、多景区空间共享、多平台传输分发等多功能于一身,实现并促进拓展新媒体业务、打造融媒体直播平台的战略目标。2017年11月,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完成高清播总控项目改造任务,为高质量融合传播奠定技术基础。今年又投资700多万元新购了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直播为一体的融媒体直播车,融合传播技术支撑得到有力保障。

图为:《舌尖上的金华》系列纪录片由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广众网拍摄制作,旨在挖掘和弘扬八婺美食文化。

  3.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提供融合传播产品。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理念,充分发挥广电主持人、音视频、多机位直播的优势,以内容优势赢得融合发展优势。

  一是首发责任化。新媒体首发是衡量媒体融合的试金石。我们提出新媒体首发是每位记者的份内事。何为首发?要求区域媒体中尽可能实现首发,在新媒体中必须实现首发,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格局。

  二是直播常态化。直播是广电的“拿手菜”,也是吸引用户的“压仓石”。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对于现场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直播成为引流的重要窗口。我们提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都要进行直播,对重点客户直播要求都要满足。两年来,我们平均每年的直播高达180场左右,成为做大广电影响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抓手。现在每场直播新媒体的点击量为10万左右,20万+、30万+、50万+也时常出现,成功地打造了“直播流”。

  三是栏目矩阵化。目前我们已开发了《头条来了》《八婺新闻眼》《网事快评》《新闻+》《现在发布》《金视频》《问政直击》等10多个新媒体品牌栏目,每档栏目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体。

  四是内容特色化。音视频是广电媒体的最大优势。“移动的未来在音视频,音视频的未来在移动”。媒体融合必须把这一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五是“爆款”多样化。能否生产出融媒体“爆款”是体现内容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创作的融媒作品近两年屡获佳绩,融媒体纪录片《舌尖上的金华》获浙江省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新媒体创新大赛一等奖,融媒体作品《五份钟的团圆》荣获省微视频网络文化传播“最具人气”一等奖。这两年来,我们创作的“爆款”经常成为新闻热点。如今年市“两会”期间,我们创作的作品涌现了10万+、20万+、50万+,有三件作品达到100万+。

  六是活动互动化。互动才能留住受众,互动才能激活动受众。如“爱上星主播”首届全国全媒体主播大赛,因为可以互动,才有9.3亿人次的点击量。两年来,我们承办的了浙中首届“空姐空少”选拔大赛、中国茶花摄影邀请赛、双11全国钓鱼大赛、源东桃花节、竹马茶花节、岭下乡旅欢乐颂等活动,都设有受众互动内容,受到一致欢迎与好评。

  4.坚持“破立并举”导向,建立融合传播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既从“破”的角度,全面审视和整改自身在融合理念、融合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又从“立”的角度,着力建立和完善适应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立联席晨会机制,每天由值班领导召集新闻口各栏目负责人召开碰头会,通过线索分发、任务分解、人员调配等方式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新闻生产力。建立“五发联动”机制,即全面推行新媒体“首发、快发、优发、连发、转发”工作,有效提高了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建立融媒体管理、考核、激励系列工作机制,提供融合传播的有力保障。

  三、强化队伍转型,打造媒体融合“排头兵”

  媒体融合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采编队伍“跨界”转型成为融合发展的关键。

  一是建有目标。我们结合广电实际,提出了“四有四能”队伍建设目标,即“有大局观、有精气神、有执行力、有好形象”和“静下来能思,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抓好队伍建设。

  二是学有平台。充分利用好“广电论坛”这个全员培训平台,精选师资,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领导专家开展培训,今年我们创新培训方法,由我台牵头,联合省内多家市级广播电视台,共同筹办新闻业务培训班。培训班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今年以来有三批近60人参加培训,反响良好。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三是转有方向。面对媒体融合的大势,唯有全员转型才有出路。为此,我们强化人人都是融媒体记者理念,推动记者转型为融媒体记者;推动播音员主持人转型为融媒体主播、网络主播,鼓励他们成为“网红”;推动技术人员转型为融媒体技术人员,尽快熟悉掌握新媒体技术;推动后勤保障部门人员参与新媒体推广转发。

  推进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敢于担当的姿态、真抓实干的状态谋划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抓住媒体融合窗口期,打造融合传播新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