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互联编辑部语:
罗小布先生是有线行业的思想者,也是当之无愧的广电劳模,虽然他事业繁忙,但仍对于有线问题不断思考、建言。此前他就在中广互联开设过《罗小布问道》《罗小布:禅悟破解广电困局的常识》专栏,就有线电视的运营管理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如今广电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其中有线电视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新环境以及新的压力之下,有线会用什么方法来应对新的挑战?如何“取互联网之长,补自身之短”,如何做好模仿创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罗总再次在专栏《罗小布问道》中表明观点,希望给广电行业一些思考和启发。文章将分多期在中广互联发布,请大家持续关注!
人们常常有这样体验或生活常识,这就是“修旧不如换新”。例如,一个冰箱用了好多年,突然不制冷了;检修的结果是需要换一个压缩机,其价格与新买一个差不多,如何抉择呢?是继续修,还是干脆扔掉,再买个新的冰箱?扔掉似乎有点可惜,但已经用了多年了,完全可能压缩机修好了,其他部件又坏了,其他部件的维修成本也不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选择继续修,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成本。例如,有线网络同轴分配网,已经投入了,这部分投入已经不可能退货,重新换成光纤到户,就是“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谬误”呢?一个足够理性的人,不会拿“沉没成本”作为未来参考依据;但绝大部分人是感性的,感性的人在决策时,会受到之前“沉没成本”的影响,往往做出不够理性的决策。对于有线同轴分配网而言,不仅DOCSIS升级成本昂贵,而且升级后还难以与光纤到户媲美;此外,同轴电缆本身也老化现象严重;理性的思考一下,继续采用同轴不如推倒重来,直接光纤到户。同样,IP化也是如此,原有基于频谱的QAM调制已经无法满足央视15套4K超高清传输的要求,与日新月异的IP TV相比正在逐步失去竞争优势,而且在技术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也是“沉没成本”,也是“修旧不如换新”问题。
“沉没成本谬误”又称之为“协和效应”。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已停飞的英法共同研制的“协和飞机”或“协和客机”;“协和客机”研制到一半时,参与者发现不仅未来市场不大,而且继续研制下去将大大超过预算;为了给前期投入有个交代或给“沉没成本”有个交代,英法两国政府硬着头皮继续研发下去,结果预算超出了8倍,只是生产了16架民用客机,就草草收场了。生活中的“沉没成本谬误”就更多了,如高位炒股被套,死活持有等待反弹,结果损失更大。
“沉没成本谬误”是多种心理现象的反映。首先是“一致性心理”现象,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保持各种一致性;如初恋情人的影子现象,粉丝盲从现象;同轴就是有线的初恋情人。其次是“侥幸心理”,有线希望IP TV技术没有发展,继续保持时有停顿或延迟现象,殊不知IP在不断的改进,例如M-ABR等。第三是“损失厌恶效应”,也就是同样价值或价格的东西,认为损失的价值更大;也就造成了有线利用同轴改造比新建光纤到户网便宜的假象,而且这种假象往往只是对比广播电视业务和物理建造成本,没有对比未来业务扩展、维护成本等;这次被央视15套4K超高清倒逼,属于有线的“汶川地震”,不得不面对“修缮”或“倒腾”还是“重建”问题。因为,这次央视4K超高清也许就是压倒有线传统技术这只“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线针对同轴分配网和IP化会不会出现“协和效应”呢?会不会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缘故,继续“套牢”,而无望地等待反弹呢?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