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罗小布问道】《禅悟破解广电困局的常识(16)》——修旧不如换新

导语:有线针对同轴分配网和IP化会不会出现“协和效应”呢?会不会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缘故,继续“套牢”,而无望地等待反弹呢?

  中广互联编辑部语:

  罗小布先生是有线行业的思想者,也是当之无愧的广电劳模,虽然他事业繁忙,但仍对于有线问题不断思考、建言。此前他就在中广互联开设过《罗小布问道》《罗小布:禅悟破解广电困局的常识》专栏,就有线电视的运营管理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如今广电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其中有线电视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新环境以及新的压力之下,有线会用什么方法来应对新的挑战?如何“取互联网之长,补自身之短”,如何做好模仿创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罗总再次在专栏《罗小布问道》中表明观点,希望给广电行业一些思考和启发。文章将分多期在中广互联发布,请大家持续关注!

      人们常常有这样体验或生活常识,这就是“修旧不如换新”。例如,一个冰箱用了好多年,突然不制冷了;检修的结果是需要换一个压缩机,其价格与新买一个差不多,如何抉择呢?是继续修,还是干脆扔掉,再买个新的冰箱?扔掉似乎有点可惜,但已经用了多年了,完全可能压缩机修好了,其他部件又坏了,其他部件的维修成本也不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选择继续修,在经济学上称之为“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成本。例如,有线网络同轴分配网,已经投入了,这部分投入已经不可能退货,重新换成光纤到户,就是“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谬误”呢?一个足够理性的人,不会拿“沉没成本”作为未来参考依据;但绝大部分人是感性的,感性的人在决策时,会受到之前“沉没成本”的影响,往往做出不够理性的决策。对于有线同轴分配网而言,不仅DOCSIS升级成本昂贵,而且升级后还难以与光纤到户媲美;此外,同轴电缆本身也老化现象严重;理性的思考一下,继续采用同轴不如推倒重来,直接光纤到户。同样,IP化也是如此,原有基于频谱的QAM调制已经无法满足央视15套4K超高清传输的要求,与日新月异的IP TV相比正在逐步失去竞争优势,而且在技术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也是“沉没成本”,也是“修旧不如换新”问题。

  “沉没成本谬误”又称之为“协和效应”。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已停飞的英法共同研制的“协和飞机”或“协和客机”;“协和客机”研制到一半时,参与者发现不仅未来市场不大,而且继续研制下去将大大超过预算;为了给前期投入有个交代或给“沉没成本”有个交代,英法两国政府硬着头皮继续研发下去,结果预算超出了8倍,只是生产了16架民用客机,就草草收场了。生活中的“沉没成本谬误”就更多了,如高位炒股被套,死活持有等待反弹,结果损失更大。

  “沉没成本谬误”是多种心理现象的反映。首先是“一致性心理”现象,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保持各种一致性;如初恋情人的影子现象,粉丝盲从现象;同轴就是有线的初恋情人。其次是“侥幸心理”,有线希望IP TV技术没有发展,继续保持时有停顿或延迟现象,殊不知IP在不断的改进,例如M-ABR等。第三是“损失厌恶效应”,也就是同样价值或价格的东西,认为损失的价值更大;也就造成了有线利用同轴改造比新建光纤到户网便宜的假象,而且这种假象往往只是对比广播电视业务和物理建造成本,没有对比未来业务扩展、维护成本等;这次被央视15套4K超高清倒逼,属于有线的“汶川地震”,不得不面对“修缮”或“倒腾”还是“重建”问题。因为,这次央视4K超高清也许就是压倒有线传统技术这只“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线针对同轴分配网和IP化会不会出现“协和效应”呢?会不会由于历史和技术发展缘故,继续“套牢”,而无望地等待反弹呢?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