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思想在春城碰撞,融合在创新中深化!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社长、总编辑齐聚春城,共话媒体融合新趋势)
“媒体融合的核心是‘化学融合’”“连续几年实现盈利”“换个赛道如何?”10月29日,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社长、总编辑齐聚昆明,参加以“融合向新 春城同行”为主题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40届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本次活动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春城晚报社)承办,得到了顺丰速运、蒙牛乳业、褚氏农业、贝泰妮集团、咖果咖啡、曹操出行、云南山泉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南宁日报社社长吴海珍说,媒体融合的核心是“化学融合”,而非简单的“物理整合”。目前正策划组建成立南宁传媒集团,计划按照“中心+集团”模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中心负责新闻事业、集团负责传媒产业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打造由1个主要客户端南宁云、3个新媒体账号群(1个官方平台账号矩阵、1个《新闻夜班》新媒体账号矩阵、1个国际传播新媒体矩阵)和N个垂直类账号构成的“1+3+N”新媒体矩阵。

吴海珍认为,优质内容是融合发展的“生命线”。立足南宁“本土服务+东盟窗口”的双重定位,分维度打造针对性内容体系,既守好本土舆论阵地,又擦亮国际传播品牌。

此外,着力深化“AI+场景”,激活内容生产效能。构建流程化AI辅助内容生产模式,将人工智能嵌入重大主题报道、融媒精品创作、城市形象宣传等场景。自主研发的交互式数字人“春夏”,以流利的中英双语赋能南宁两会采访报道;另一数字人“爱宁”,在品牌相亲节目“爱在南宁”脱单音乐会上,化身成受欢迎的“AI丘比特”。90%的采编人员已广泛使用AI工具,手绘海报制作时间从1天缩短至20分钟,采编全流程效率有效提升。

“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已连续几年实现盈利!”重庆晚报总编辑杨飞说,重庆晚报全面融入了重庆轨道交通体系;依托重庆晚报的公信力,以“服务青年需求”为导向,打造社交平台“厢遇”。

“厢遇”是一款应用小程序,包括“厢遇耍市”和“单身交友”两个核心板块。采用手机定位与社交功能创新结合,“厢遇”让有缘人相识相知,平台上线后迅速获得市民认可。
“厢遇”聚焦“年轻人不恋、不婚、不育的社会痛点”,把工会、团委、妇联、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串联起来,通过嫁接资源撬动市场。
“主流媒体仅有传播力是不够的。”他强调说,“还要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线下场景,推动流量转化。”依托“厢遇”这一社交平台,重庆晚报打造了三个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场景平台。

今年4月,重庆晚报提出“厢遇中国”计划,通过提供厢遇的源代码,邀请全国主流媒体共建共享。目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南国早报》、贵阳日报集团的《天眼传媒》已成为第一批共建伙伴。
“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伙伴携手,实现品牌共建价值共享。”他说。

从传媒集团“变身”数字文化集团。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总经理魏传强,分享了变换赛道的成功案例。
2024年,山东省委对齐鲁传媒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改建为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全面统筹传媒和文化两条主线。

魏传强表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媒体总覆盖人群超1.86亿。平台各账号中,“果然视频”抖音号在中宣部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中,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媒体排行榜前十。数字文化板块方面开展数字空间运营、数字演艺、数字会展等业务;数字经济板块方面建好用好“齐鲁农超”“少年强”“齐鲁党建云”“车行齐鲁”等行业大平台;数字科技板块方面加强文化场馆数字化、文旅景区数字化、商业街区数字化等整体解决方案。
不断创新产品应用,丰富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研发推出了繁星•智能体开发平台、天成•数字人开发平台等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典型应用案例。
“必须打破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实现价值共生。”他表示,站在数字文化的时代潮头,新闻媒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应该是未来的创造者。
“齐鲁壹点介入全新数字大模型这个赛道,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在分享环节,主持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海陵说。

《山西晚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子平分享的主题是“以文化报道为引擎构建新时代主流舆论阵地”。
刘子平说,山西晚报以文化报道为战略突破口,深耕内容、平台、融合三大维度,立足文化、文旅、文博领域,实现从“信息提供者”到“文化价值发现者与建构者”的升级。
举办“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通过对近80个县区的风景名胜文化遗存的寻访,立体地梳理和推介了山西厚重的文化图谱。
2024年《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网,山西晚报深度挖掘游戏取景地,推出“何以山西——跟着悟空游山西”文创特刊,并登上进博会舞台,成为山西招商引资、文旅推介的重要礼品。

另外,山西晚报还自主设计研发了“古韵三晋”文创卡牌,系统呈现山西古建筑与文物精华。“山晚铺子”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开花。未来,计划开发生产大量山西特色文创产品,布局覆盖全省的线下门店及自助售卖终端。

山西晚报以报纸平台和“山河+”客户端为两翼,持续深化“文化深耕”战略,将文化底蕴转化为传播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发挥“定盘星”作用。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副总编辑朱升伟,就小记者项目如何构建组织机构,如何规范化、项目化运营等几方面,分享了南湖晚报小记者项目的经验。

朱升伟认为,通过建立小记者协会进行规范化、项目化运营,是南湖晚报小记者项目成功运行的关键。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规模从最初的2000余名,发展到如今的近5万名。

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借助“红船少年说”和“小记者团”等项目化的运营模式,成功搭建了教育与新闻之间的桥梁,并打造了“党建高地引领下的红船少年嘉兴品牌”。
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了科学小记者团、嘉警小记者团、共富小记者团、嘉慈小记者团、法治小记者团、儿童友好小记者团等多个小记者团。小记者团用心用情观察和记录城市的发展变化,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小记者是架构教育和新闻的一座桥梁,小记者工作不仅助推了《南湖晚报》的发行,助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媒体参与教育,为教育发声,扩大教育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抓手。”朱升伟说。
听了分享后,刘海陵表示,南湖晚报的小记者不但搞活动,还做成了协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非常厉害!“你们做得这么活,我非常受启发。”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