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人工智能 +”目标将至,国家发改委如何助力实现?

导语:李超表示,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

  9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通报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区域协同创新、支持民营企业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就《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明确目标:到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

  针对《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李超表示,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

  她举例称,如工业质检机器人可以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自动完成地面清洁,有效提高生活品质;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可以随时为我们进行“微体检”、自主开展慢病管理,成为我们身体健康的贴身守护者;智能安防机器人可以自主巡逻、识别危险、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守护。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双向奔赴是我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初心。”李超表示,为实现该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推进:

  一是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指引,围绕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则导向和具体工作要求,加快基础技术、安全可信、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等标准研究,制定互信互认共用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助力更多好企业、好应用脱颖而出。

  二是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三是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在供给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范例予以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需求侧,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支持民企: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和广阔的机遇。”李超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营企业25.4万户,一批民企在大模型研发、机器人创新、工业质检等领域取得突破,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的现状。

  李超表示,为此,《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此外,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意见》还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

  李超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协同推进:长三角制度创新助力一体化发展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李超介绍,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她表示,近年来,该示范区紧扣“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战略定位,在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制度突破,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率先取得突破的同时,复制好推广好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也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这些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聚焦群众关切。比如,建立跨省域医联体医师统筹管理机制,医师在跨省域医联体内开展异地执业时,可免于办理相关手续,患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二是一体推进基础设施“硬投资”和制度“软建设”,在通过“硬投资”解决有得用的基础上,通过“软建设”保障用得好。比如,统筹推进示范区燃气专项规划、管网建设标准、管线接驳方案、价格结算方式、应急处置互助等制度建设,推动燃气管网跨省域互联互通,提升整体服务保障效率。

  三是适应发展新形势新需要,比如,选取绿色会展、绿色餐饮、零碳旅游景区、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乡村民宿等5个区域特色明显、市场需求突出、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通过联合发布跨省域绿色服务认证目录、实施绿色服务评价标准,激活绿色消费市场。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不仅要推得开,更重要的是要在推开后还能落得下。

  李超还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创新示范区经验推广形式,组织各地方深入学习、积极推广,持续推动经验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