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互联网新兴业务蓬勃发展

导语:国家网信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累计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961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前5个月提升2.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5G新通话、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大模型类APP与人工智能(AI)终端协同发展。数字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政策研究部主任工程师李昭分析,人工智能应用赋能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垂类智能体(Agent)在金融、旅游、出行、办公等行业领域实现常态化应用。此外,国补政策加力扩围,AI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数码产品加入补贴品类,吸引大量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产品,直接带动电商平台业绩上涨。

  创新投入加大

  日前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截至3月底,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 EFLOPS。

  在李昭看来,随着大模型、5G-A、万兆光网等技术加快普及,智算中心、基站、光网等数字基础投资持续增长,既带来了新增业务支出,也为互联网行业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485.6亿元,同比增长2.6%。

  “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在复杂环境下仍保持研发投入正增长,传递出行业坚定创新的信号。”李昭说,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正在把投入重点从应用层转向技术攻坚,如推理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模型等硬科技领域,以期构建更加有力的竞争壁垒。互联网企业不再单纯比拼流量或规模增长,而是希望通过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业务结构、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以便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覆盖底层技术、模型研发和业务融合。作为国内较早开源大模型互联网企业,阿里持续加大对通义系列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并在前不久又相继开源了3款大模型。“如今,通义千问已实现全尺寸、全模态的全面开源,真正打破了开源与闭源模型之间的技术壁垒。”阿里云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说。

  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在全球主要模型社区的下载量已经突破4亿次,衍生模型突破14万个,服务荣耀、极氪、美的、国家电网、中国科学院等大型企业和机构。

  但也要看到,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仍面临算力成本高、行业利润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李昭建议,要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动态的关注和研发投入,积极寻求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结合点,推动行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持续布局大模型

  国家网信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累计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其中,DeepSeek、元宝等大模型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还与办公协同、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互联网企业处于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最前沿,在本轮人工智能浪潮中,纷纷加大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李昭介绍,一方面,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和行业场景积累,这为模型快速迭代奠定了基础,其资金和人才优势也保障了对大模型训练、测试和推广的稳定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在技术研发向价值转化上具有丰富经验,可以开发出更多大模型商业化模式,提高投入产出比。此外,由于深耕市场多年,其能够使大模型技术在电商、短视频、社交、内容分发、游戏等成熟业务场景中发挥赋能作用。

  据李昭观察,目前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应用较多并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在金融行业,智能风控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可实现秒级信贷审批;在医疗行业,大模型能将化合物筛选效率提升数十倍,大幅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在制造行业,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实时分析设备数据,实现故障预警和预防性维护。

  今年5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百度共同发布了冶金行业首个大模型平台——冶金流程感知大模型,在数据生成、数据基座、知识工程与行业AI工具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关键突破,可以支持金相分析、缺陷检测、物料跟踪等高价值场景。该平台上线运营后,公司实现了金相分析准确率、产品表面缺陷检测率等各类指标均上升95%,不仅能够满足实际研发和生产需求,还能结合大模型能力生成分析报告,辅助企业评估钢材品质和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客户满意度。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互联网企业更加重视实数融合,积极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李昭表示,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应更加聚焦于AI技术演进与实体经济融合、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中小企业等方面,持续发挥互联网企业在推动创新上的“领头羊”作用。

  数字消费活力足

  上半年,网络购物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

  《报告》认为,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其一,线上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成效显著,以旧换新补贴叠加平台促销活动“补上加补”的方式,有力释放消费潜力,近半年来参与促消费活动的网民中,67.5%的用户选择线上电商平台参与。其二,“人工智能+消费”蓬勃发展,电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商品,通过智能导购机器人、虚拟试衣间等打造全新数字消费场景,驱动消费体验升级与效率提升。其三,“为情绪买单”成为消费新热点,相关用户规模已达3.27亿人。

  “什么值得买”电商营销负责人张宇昂告诉记者,盲盒、二次元产品、解压玩具等网上热销商品能够精准捕捉社会情绪、贴合时代氛围,并为消费者带来情感共鸣和社交认同感。“对品牌商与电商平台而言,要紧跟消费风向和社会话题,灵活优化内容与运营策略,才能不断发掘高质量消费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决策参考。”

  作为数字消费重要一环,即时零售在上半年表现抢眼。截至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6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0.7%。从餐饮到美妆、从药品到旅行,即时零售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平台也紧跟消费需求调整运营策略。

  今年6月,阿里宣布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前不久,淘宝上线了全新大会员体系,打通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资源,全面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此次淘宝大会员体系的推出,标志着其在整合资源、打通场景、提升用户体验方面迈出了实质性进展。

  专家认为,即时零售能够释放下沉市场增量、延伸实体店的经营半径,从而盘活消费市场。通过零售带动配送、仓储、运营岗位的需求增加,有效促进了基础岗位的规模扩张。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新职位,在稳就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观众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2025第七届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与“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互动。张 锋摄(中经视觉)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