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山西广电卫视节目中心主任李伟:以“广电+”的聚变之力,共振文旅融合发展新场域

导语:经过多年的不断解码,山西卫视创造出“晋”特色十足的“广电+文旅”内容创作范式。

  (作者:「视听潮」崔忠芳)

  “我们要挖掘山西文化比较优势,聚焦山西的文化禀赋和‘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努力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山西广播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山西星卫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表示。

  经过多年的不断解码,山西卫视创造出“晋”特色十足的“广电+文旅”内容创作范式。

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

  「视听潮」:你们如何挖掘本地文旅资源的特色和内涵,打造具有地域文化标识的“广电+文旅”产品?

  李伟一是续写黄河文化“1+N”繁衍谱系图。

  始发于“黄河文化”,我们的《歌从黄河来》《黄河民歌春晚》两大IP一脉相承。

  《歌从黄河来》曾衍生出《黄河歌王争霸赛》等内容谱系,《黄河民歌春晚》同样衍生出“黄河娃”这一内容概念,并进行了文创产品的市场实践,拥有盲盒、徽章、AR灯牌冰箱贴等周边,并由此集聚成“五千集”文创品牌,形成山西特色文化产品新媒体宣传平台,进而推出山西广播电视台文创集合店,囊括“黄河娃”系列、“跟着悟空游山西”系列、古建壁画非遗系列等300余种文创产品,黄河文化“1+N”的谱系图脉络清晰。

  二是推演人说山西好风光“1+N”增量方程式。

  《人说山西好风光》曾是我们打造的现象级节目,现在演变成省内唯一以优质文旅原创内容为主的主流媒体官方新媒体平台和山西首个现象级的百万级新媒体账号,单平台粉丝最高达500万人。

  坐拥这1个超级IP,我们相继推出人文美食纪录片《人说山西好味道》、地名文化探旅节目《人说山西好地名》,之后,我们会再度深挖延展,打开“人说山西好风光”的“N”种内容。

  三是搭建多元文旅“1+N”扩展序列组。

  大文旅、多元化、全要素,“广电+”内容扩展,我们围绕“文旅”这1个支点,“N”个特色内容攀枝而上寻主干。

  “文旅+主播”——全媒星主播全国选拔赛《出发吧!主播》实现一场“看山西、走山西、说山西”的文旅漫步。

  “文旅+乡村”——开综艺助农先河,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文旅+非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瓷魂》MV作品,瓷器文化炫彩告白。

  “文旅+文物”——《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博物馆里的节日节气》《博物馆里的“劳动者”》,系列作品全网播放量“500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跨界唱响“三个声部”

  「视听潮」:你们今年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李伟: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广电+”的作用其实早已经从“伴生”关系转向了“共生”形态。

  2025年,山西卫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晋地特色和行业创新深情联袂,跨界唱响“三个声部”——

  第一个“声部”,唱着民歌去旅行。

  “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故乡”,民歌和戏曲这一对文化“双子座”是我们几十年精心打磨出的品牌IP。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实施这个“双子座”的“广电+文旅”融合创新战略。

  近几年来,《歌从黄河来》节目以“民歌+文旅”为主线,联动全国演艺资源,助力山西文旅创新性融合发展。

  今年3月,我们推出了《歌从黄河来》“跟着民歌去旅行”节目,在演播室内以“幕天席地山野自然”的精致场景,开启了一场场民歌版的“旅发大会”。

  在此基础上,“民歌”IP持续进化,8月我们会奉上文旅融合户外经典音乐会系列融媒产品——《歌从黄河来》“跟着民歌去旅行”第二季(户外篇)。项目将整合全网优质头部音乐主播资源,解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公路隐藏新玩法,全力推进“引客入晋”行动。

  王牌节目《走进大戏台》也预计在今年后半年创新升格,推出编年体戏曲文旅综艺《戏曲里的山西》。节目的核心创新在于打破了传统戏曲节目的舞台局限,深度植根山西地域文化,精准覆盖晋祠、雁门关、皇城相府等遍布全省的核心文旅地标,构建“山河为台,戏脉为魂”的强地域叙事,让地标因戏曲故事而鲜活,让戏曲因实景山水而生动。

  第二个“声部”,看着短剧游山西。

  山西卫视的微短剧战略是以“小剧”赋能“大文旅”的融媒实践,通过精品微短剧创作与创新传播,实现线上流量引爆与线下文旅消费的有效转化,打造“看着短剧游山西”的新文旅品牌。

  微短剧创作上,我们力求塑造“行走的山西文旅宣传片”,构建“一景一剧”,选择古村落、非遗体验地、特色小镇等文旅目的地作为核心叙事场景。

  比如,《我在大明开银行》以平遥古城为背景,围绕女性主角的成长弧光,从守护家业到“金融报国”的蜕变,呼应现代女性对职场独立的深层需求,兼具晋商信义与家国情怀的温情呈现。

  《古城一家人》将落地大同古城,聚焦山西年俗游,以古城市井温情、家常年俗的欢喜故事,为大家带来最烟火气的欢乐中国年。

  《云中深处等归人》在临汾云丘山地区铺开叙事画布,融合乡土人情与慢热情感的拉扯,是Z世代治愈系爱情的双向奔赴,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下诠释乡村振兴题材的艺术表达。

  第三个“声部”,跟着活动追风景。

  文旅活动是融合文化赓续、经济提振、社会凝聚与精神涵养的综合载体,我们从全案策划、重点宣推、衍生视频和深度联动上综合发力,让山西文旅重大活动、重要节点触达全域用户。

  重大活动方面,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作为山西文旅活动的“重头戏”,我们主动参与其中。

  像“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我们以文化艺术惠民、文旅体验创新、特色文旅融合为主线,打造了一次最具时尚感、沉浸感的旅发大会。

  “欢乐中国年 地道山西味”推介活动、“山河四省”山西文旅资源专题推介活动、2025山西省文旅(康养)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等,都在用“广电+”不断提升着“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特色活动方面我们一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山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为红色文旅景区注入强劲发展动能,“红色故事宣讲系列活动”生动诠释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打造沉浸式舞台新体验。

  二是细腻品读传统文化,“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彰显“华人老家”的文化凝聚力,“关公文化旅游节”多维文旅融合新模式对话厚重历史。

分赛道、分阶段,演绎“好风光三重奏”

  「视听潮」:今年你们计划推出(或已推出)哪些重点项目?

  李伟:除了前边提到的“三个声部”战略,2025年,我们还分赛道、分阶段尽情演绎“好风光三重奏”。

  年初岁首,我们用黄河民歌春晚“奏响”好风光里的黄河“大合唱”。

  《2025黄河民歌春晚》更注重深耕文旅,着力打造文旅新地标,用“跟着悟空游黄河过大年”作为线索,主持人首次化身“文旅星推官”,带领观众寻找共同的“年文化”基因,沉浸式体验生动鲜活的九省(区)风情。

  我们让活态的春节更“活态”,宁夏黄羊钱鞭、陕西宜川胸鼓、河南豫西狮舞……这是一场以“非遗之美”解锁“世界年”的匠心奔赴。

  我们让流动的文化更有“流量”,晚会以中式美学的极致浪漫,解锁黄河文化的活态之美,全网曝光度超10亿人次。

  在播的美食节目,我们用《独当一面》“奏响”好风光里的美食江湖。

  《独当一面》是紧扣文旅,以山西面食文化为内核,2023年底上线。节目放弃了美食纪录片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融入二次元“江湖侠客”风,创新使用虚拟主持人“面小生”,以编写《面食秘籍》为动机第一视角叙事,讲述“面食掌门”“独当一面”的传奇故事。

  节目每期片头都有探寻本地标志性古建的固定模式,并以手绘形式“永久”定格其特殊的美感,游客可以通过节目来当地打卡。

  《独当一面》长短视频全域传播3400万次,辐射覆盖3720万受众,积极带动山西面食破圈传播。

  今年端午,《独当一面》继续上新,第一期《宁浩都推荐的太原面馆》成为抖音太原热榜,获腾讯开屏首页推荐,登上优酷纪录片“上新榜”第一位。

  即将推出的新一季外宣短视频,我们用《首席体验官》“奏响”好风光里的国际范。

  《首席体验官》是山西第一个精准设置议题的外宣系列短视频、第一个由卫视主导摄制的以外国人为主人公的真人秀、第一档沉浸式体验类微纪录片,入选中宣部地方国际传播优秀案例。

  2022年上线以来,三季节目全网总浏览量超过30亿人次,多语种跨海传播,海外总曝光量超5000万次,成为扩大山西“国际朋友圈”的精品“晋”礼。

  2025年伊始播出的《首席体验官》春节版特别节目,非洲姑娘勇闯鼓乡,埃及小伙狮王争霸,巴铁小伙制作糖人……开启了“春节非遗元年”的年味盛宴。

  目前,《首席体验官》之《寻宝记》系列已经由策划转向实施,精选古建与非遗两大核心内容,提炼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以国际化叙事方式展现山西文化独特魅力。

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程

  「视听潮」:在拓展传播渠道上,山西卫视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李伟:山西卫视布局新媒体渠道传播、跨平台互动的本质是“全域流量运营+产业价值深挖”,短视频是内容产品“长+中+短”全链路传播生态中的重要一环,社交平台则能触达更多年轻用户,以轻量化内容降低观看门槛,实现流量转化。

  平台对位,流量才能翻倍。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的布局上,我们都遵从了平台属性、用户画像、内容偏好三大原则,将山西卫视民歌、戏曲、美食、非遗、地名等文旅内容细分后,找准平台合作投放。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施“融媒+”战略转型,大力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倾斜配置资源、强调纵向连通、注重横向联动,我们在传播渠道拓展上再突破再提升再强化。

  一是自强体魄,矩阵变强阵。

  聚焦“1+N+X”矩阵攻坚,以山西卫视核心账号为“1”个核心引擎,聚合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强化权威性与公信力。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禀赋,打造“N”个垂类账号集群,实现内容精准触达;同步孵化“X”个个人 IP 工作室,激活全员创作活力,激发基础矩阵向几何强阵嬗变。

  二是纵向连通,全域无边界。

  2023年,山西卫视成为首批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广电联盟视频发布、活动直播等各项宣传事宜,向上不断加强与央媒新媒体的连通,向下不断深化和全省各级融媒体的连通,扩展新型主流媒体的全网影响力边界。

  三是横向联合,流量猛突围。

  加强同抖音、快手、腾讯、B站、小红书等商业媒体的横向联合,文旅内容定制化分发,爆款内容多点迸发。

  加强在脸书(Facebook)、照片墙(Instagram)、油管(YouTube)、抖音海外版(TikTok)等海外主要社交平台上的发声,以媒为桥,多渠道激发国际传播强音。

  「视听潮」:你们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文旅产品的体验感和吸引力?

  李伟: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文化传播窗口,山西卫视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浪潮,大力推进技术智能化赋能工程,系统性提升文旅产品的沉浸感与吸引力,为“华夏文明摇篮”注入了崭新的科技活力。

  “标识山西”共享平台,用技术赋能文旅发展。

  去年10月,我们打造的“标识山西影像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秉承“共建、共创、共享、共融”的核心理念,打破传统影像生产模式,创造多元的影像视觉制作新生态,可以为城市形象推广、文旅营销活动提供定制化的素材包服务或内容创作解决方案,也联合省通航集团开发“文旅空域数字化”课程,承接景区低空测绘项目,助力智慧景区全域数字化建设。

  AI智能化全链生产,用技术赋能文旅体验。

  我们成立了“AIGC”工作室,推动AI技术在宣传片、节目、晚会等内容上的全面应用,《守护森林 让我们一起行动》《于成龙》等宣传片制作均由AI生成,《黄河民歌春晚》运用“AI+XR+AR”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美妙空间,提升观众审美体验。

  虚拟数字化广域应用,用技术赋能文旅叙事。

  文化探寻节目《遇见赵树理》运用VR、XR等技术手段对赵树理的手稿、照片或相关历史场景进行数字化修复,让观众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亲自参与到“遇见赵树理”的体验中,实现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和情感共鸣。

  “国风吹晋元宇宙”文旅系列短视频创作中,我们与B站虚拟UP主“兰音Reine”联手打造山西文旅原创国风单曲《晋秀山河》,抓住庞大的二次元群体。

“广电+文旅”融合发展,“单向传播”到“生态共生”

  「视听潮」:对于“广电+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你们有怎样的预判?基于这些预判,山西卫视有哪些长期规划和布局?

  李伟:当下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广电+文旅”融合发展从“单向传播”到“生态共生”的趋势会愈发鲜亮。

  内容创作方面,更呼唤精品化与特色化、多元化与创新化、圈层化与个性化;技术应用方面,更追求沉浸式体验普及、智慧化服务跃级、数字化平台升级。

  渠道拓展方面,更注重国内平台深耕、国际平台联动、文旅消费新场景融通;业态融合方面,更探寻“广电+文旅+N”模式深化、产业链延伸、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在“实”上下功夫,在“新”上出成果,在“难”上求突破。基于对以上趋势的判断,未来,我们将布局“一轴双擎四驱”的文旅融合发展阵列——“一轴”是以文化自信为中轴;“双擎”是以“广电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擎;“四驱”是内容热能、技术动能、渠道势能、业态产能的四维驱动。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