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喻国明:游戏是未来传播主流平台

导语:游戏不仅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更是一个国际传播的有力载体。

导 读

  近一段时间,浙江推出20条游戏出海措施、北京出台游戏电竞支持办法。

  去年,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在全球社交媒体掀起一股“中国风”。

  可见,游戏不仅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更是一个国际传播的有力载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则认为:游戏是未来传播最重要的交流平台。

  那么,“第九艺术”游戏如何突破娱乐边界成为传播平台?其媒介特性又如何重构新闻传播?传媒茶话会独家对话喻国明,探讨游戏作为传播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与现实路径。

  喻国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认知神经传播学及舆论学研究。

一、“游戏是未来传播的主流平台”

  大众对游戏的第一反应是常见的数字游戏,具体来说就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第五人格》等电子游戏。喻国明提出“游戏是未来社会传播、发展的主流平台”,这里的游戏指的就是这类电子游戏。

  传媒茶话会:您说“游戏是未来传播的主流平台”,游戏何以成为未来传播的主流平台?

  喻国明:“业精于勤,荒于嬉”,“嬉”就是娱乐游戏,长期以来,游戏被视为不能创造价值的社会实践,被严重“污名化”。实际上,游戏是一种被低估的全能媒介,游戏很可能是未来传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思想传递、价值共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游戏具备信息、思想传播的四大核心要素:渠道、关系、经验和价值,并且能够实现传受双方之间这四大要素的对齐,解决“在哪儿看”“看下去”“看得懂”“传达什么”的问题。

  其次,游戏能够通过搭建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在既定任务、资源和进程性规则的规定下,用户能沉浸到特定情境中。游戏的这种传播机制类似于近年来媒体提倡的“讲故事”的传播方式,但游戏更进一步地,通过用户自主操作和强参与感,使用户实现更高维度的身心投入,获得一种物我相忘的心流体验。

  这使得游戏不仅能传递信息、输出价值观,还能实现社会传承与娱乐功能,是一种兼具全要素与全功能的媒介。

  工业化带来了八小时工作制,工业化社会我们依靠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探索,完成我们的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但是在未来第三、第四次工业化革命之后,我们会用更少的时间生产物质财富,业余时间我们会需要更多精神财富。而游戏因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能激发精神财富的生产,实践活动会更多地转移到虚拟空间,也就是游戏中,游戏以此成为“主流”。

  传媒茶话会:您提出游戏是“功能最完备的媒介”,因其融合了场景预设、多感官交互与即时反馈系统。那么,游戏传播和常规的传播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

  喻国明:游戏传播和常规传播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游戏传播是闭环学习的传播。相较于常规传播点阵式的“规模效应”,游戏能实现“学而时习之”的传播闭环。游戏通过规则化场景、操作任务和即时反馈,将传播内容与实践操练无缝衔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接受价值观念,促进技能提升与价值共享。

  其次,游戏是能打通社会共识的桥梁。现有的传播方式导向麦克卢汉笔下的“部落化”时代,而游戏传播基于兴趣驱动,通过非争议性议题切入、建立共同经验,能够跨越年龄、价值观的差异,与当前常规传播导致的信息茧房、“部落化撕裂”存在本质区别。

  最后,游戏传播具备预演彩排功能。游戏能够通过场景设计,使受众体验各种角色,甚至是人生,以及不同的生活。如果设计一款婚恋游戏,体验不同的婚恋对象,可能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会更加理性,因为游戏已经给他提供了参照系。游戏传播极大程度降低了社会选择、组织选择、个人选择的成本,而常规传播是直接的经验传输,不具备这种在传播中验证推演的功能。

  传媒茶话会:未来,游戏会占据整个媒介生态吗?游戏生态和媒介生态的关系是如何的?

  喻国明:并不会,新、旧媒介生态之间会形成主次有序、功能互补的共生关系。 

  媒介形态演进遵循“包容升维”的规律,而非简单替代。传统媒介因其独特阅读体验魅力在数字时代仍具不可替代性,例如某个印刷、装潢精良的画册,许多人仍会爱不释手要去看。游戏生态是对过往媒介生态的升维、补充,对旧媒介生态进行功能整合与场景分化,在更高维度上融合既有的媒介特性,同时推动旧媒介的价值迁移。

二、游戏如何服务媒体?

  传媒茶话会:目前文化产品借助游戏越来越多地走向社会,如去年大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方面效果显著。为什么游戏传播在文化传播方面成绩显著?

  喻国明:首先,游戏是自带文化属性的媒介,与规则中立的纯粹技术平台相比,例如TikTok等社交媒体软件,游戏能通过交互机制、文化编码等手段实现价值传递、交换。游戏独有的文化属性是中华文化借游戏出海成功的基础。

  其次,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巨大,游戏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产业优势。

  最后,我们的游戏在传播中华文化时使用了“先认同,后求异”的传播策略,借助精美的文化场景设计、游戏逻辑设计等场景化叙事实现中华文化、人类共有价值禀赋的认同。与赤裸的意识形态叙事不同,这些游戏都规避了意识形态冲突。

  传媒茶话会:除了“文化+游戏”的模式,目前媒体还能如何借助游戏做好传播?

  喻国明:目前游戏的发育并不太完全,游戏品类的升级迭代与时代对游戏角色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今天的游戏主要是娱乐型游戏,10年前业界提出健康游戏,也叫功能性游戏——使人学会社会实践当中必要的知识、必要的创造力的一种游戏。例如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会附上一个二维码,新生可以扫码预演开学报到流程,不至于报到时摸不着头脑,这就属于一种简单的功能性游戏。

  目前媒体可以在功能性游戏方面探索发力,探索出“技能+游戏”“知识+游戏”等“xx+游戏”的模式。

  功能性游戏的设计需要跨界知识与信息的融合,单纯的娱乐性游戏已经有一整套产业支撑,需要开辟另一条产业进行融合性设计,这种设计创造对目前媒体的生产力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虽然目前媒体借助游戏化传播设计出了一些新闻产品,但其相对来说其魅力较低。

  传媒茶话会:游戏的消闲性是否会消解新闻传播的严肃性?在使用游戏元素时,媒体应该注意哪些事宜?

  喻国明: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将改变人类的劳动模式,使社会实践主体转向低体力消耗、高创造自由的状态。未来人们可能会实现“一周两天工作制”。当人们不需要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物质财富创造时,那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消闲性”,这时新闻传播会与时代共进步,所以游戏的消闲性不会消解新闻传播的严肃性,而是新闻传播主动向时代的特征靠拢。

  由于游戏的文化属性特征,一方面,媒体在使用游戏媒介时,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在借助游戏进行传播时,不能太急切地加入意识形态、冲突性的东西,要遵循“先认同,再求异”的原则。要用足用好游戏,先从容纳度相对较高的底层认同开始,建立起关系之后,再进行冲突性议题的讨论,这是对游戏媒介使用的一般规则。

  另一方面,媒体需要平衡游戏中严肃与消闲的元素。人类的智慧、能力不完全是在轻松的状态当中提升,轻松状态能激发、释放未表现出来的潜能,但是有一些东西需要靠艰苦努力去完成。媒体在使用游戏媒介时,就应该把握游戏媒介生态甚至整个媒介生态的娱乐化程度。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