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胡正荣: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多维路径

导语:广电视听作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胡正荣,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本文刊登于《广播电视信息》2025年第4期。)

  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正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国际话语权也需随之提升。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作出部署。广电视听作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在国际传播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面对数字逻辑和人工智能推动媒体变革的智媒时代,探索广电视听如何通过系统性变革与创新,突破多重国际传播困境,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已成为当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题中之义。

01 构建主体协同网络 奏响视听国际传播“交响乐”

  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环境的持续变革有力地推动着国际传播格局重塑,催生出更为多元、开放的视听传播网络。继CGTN融媒体平台、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等中央级国际传播渠道建设后,我国各级地方广电纷纷组建国际传播中心,逐步构建起以央媒为引领,涵盖省级、市级并不断向区县级延伸的视听国际传播媒体集群,传播主体日益丰富,发声渠道不断增多,广电视听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提升。但从战略布局上看,仍存在视听主体间联动性不足、传播资源相对分散等问题,还需构建起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网络,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和声”与“共振”,奏响视听国际传播“交响乐”。

  纵向联通“中央—省—市—县”

  “中央—省—市—县”多层级纵向联通是提升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中央级视听主体是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承担着议程设置和战略叙事的关键角色,但官方话语在跨文化语境中可信度易打折扣。省级作为区域性传播枢纽,虽已成建制建立国际传播中心,但各地发展不均衡,视听内容多而不精。数量众多的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如同国际传播的毛细血管,其基层传播实践构成了最鲜活的中国故事,但尚未普遍融入国际传播布局,缺乏全球传播视野下的内容转化能力。

  因此,亟须打通四级媒体资源通道,构建自主可控的视听国际传播矩阵,实现主体间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协作。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探索建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333”国际传播体系,便突破了地域本位,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层级分工与资源整合的统一。其以“自贸港叙事”统领多层级传播,借助央媒全球覆盖优势提升议题设置能力,以市县级国际传播中心为触角挖掘基层素材,构建起“价值共构—资源共融—效果共生”的纵向联通视听传播网络,让权威声量、区域特色与基层故事有机结合,在国际舆论场形成立体声效。

  横向拓展国际传播“朋友圈”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扩大视听国际传播“朋友圈”,不断拓宽话语空间。一方面,线下以广电视听为主线织密国际关系网络。依托“丝路视听”“千帆出海”等,以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围绕国家外交大局搭建多边对话平台,推动中外广电视听深入交流合作。各地也可发挥区位优势精准传播,如广西连续6年举办中国—东盟视听周,通过译制展播等活动,推动中国与东盟广电视听产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线上注重海外传播矩阵的联动效应。各级广电视听机构建立的海外新媒体账号矩阵,既要强化内部协同形成传播合力,又要主动嵌入国际传播生态链。例如,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围绕“Hola Fujian”核心品牌,建立起包含多个有影响力的海外新媒体矩阵账号,其优质内容更是获得了中国驻外使馆和总领馆的数百次转发与点赞互动。当地方文化符号升维为外交软实力,中国声音便能在全球获得更深入广泛的聆听与回应。

  深度桥接民间传播力量

  要实现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还需积极桥接民间传播力量,重视私域视听传播资源,达成中国形象“自塑”和“他塑”的有机融合。广电视听与“洋网红”的深度连接不容忽视,后者作为第三文化人,凭借其文化接近性与跨文化传播能力,能够将中国故事转化为更具个人化、情感化的民间叙事视角。迪拜中阿卫视的MCN平台便孵化了包含“在华阿拉伯网红”与“阿拉伯本地网红”在内的超千位“洋网红”,视听矩阵账号粉丝总量超10亿,以“局内人”与“局外人”双重视角持续解读中国的社会变迁,为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开辟了新空间。另外,普通海外群众也是国际传播的有生力量。智能传播时代,他们不再是视听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能够基于中华文化、中国美食、“China Travel”等垂直领域形成跨文化趣缘群体,主动投身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推动内容共创与情感共享的良性循环。

02 创新视听叙事体系 以价值引领有效内容供给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多年来积极推动优秀视听作品“走出去”,影视剧、电影、网综、网剧、微短剧等形态丰富的视听产品在海外百花齐放,形成了具有独特国际影响力的视听华流。但纵观现有的内容供给,有一部分仍然停留在表层的文化符号书写与叙事循环,难以触及海外受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今天的智能传播时代带来了一个开放的叙事共情系统,以视听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亟须适应从传者中心到用户中心的视听话语权重塑,加强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多层次叙事体系,做到讲“我们”的故事,而不是只讲“我”的故事。

  热点话题反叙事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复杂,严重窄化了海外受众对真实的中国的认知。广电视听作为国际传播关键力量,需要突破被动回应的困局,构建起兼具解构力与建构性的反叙事体系。一方面,基于自身争议话题,以事实为依据予以驳斥。CGTN制作《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等视听作品,讲述人民热爱家园、追求梦想、和谐共居的生动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主动设置热点议题,通过纪录片《永动的战争机器》,在国际受众关注的价值层面展开批判性对话,有力打破西方媒体构建的片面叙事框架,为国际社会提供全新的认知视角。

  中国元素微叙事

  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特性和受众认知习惯的差异,构成了中国故事国际化的主要障碍。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智媒时代传播规律与用户视听需求,积极转变叙事逻辑。一是借助广电长视频的深度内容与网络视听短视频的轻量化改编,把多元复杂的中国元素以简洁有力的形式呈现。以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非遗里的中国》为例,节目按情节重点切分成多个模块,各模块独立叙事又暗藏线索,能够适配当下大小屏融合的传播需求。二是寻找小切口进行共情叙事。例如,在海外热播的影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和《三十而已》,前者聚焦中国家庭观念,后者关注当代女性成长,从细微处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生存智慧,在普遍性议题中建立价值公约数,让海外观众在熟悉的情感与生活场景里找到共鸣点,增强了广电视听国际传播的情感联结。

  价值理念元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价值理念,既是对全球发展困境的创造性解答,又承载着中国特色的价值追求。基于此,广电视听既要延续“精神文明”的柔性传播优势,更要系统生动地讲述中国“物质文明”等方面的发展故事,传递中国式现代化多维度的价值理念。例如,电视剧《山海情》在海外传播时,凭借质朴情节展现了中国智慧与减贫成就,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剧情,收获了国际权威平台IMDb的8.5评分,成为见证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文化载体,推动海外受众对中国发展理念与价值追求进一步理解与认同。

03 平衡多种实践关系 扬起广电视听出海“远航帆”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科技、事业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有了明显的趋势转变,从内容到平台再到产业出海,国际传播效果初显。一方面,以芒果TV、腾讯视频、爱奇艺为代表的广电视听机构纷纷推出国际版APP,海外用户实现稳定增长达3.5亿。另一方面,新型视听文化业态蓬勃发展,微短剧海外传播呈爆发式增长,已覆盖超200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了巨大的产业化发展潜能。但从效能角度加以审视,要把现有流量转化为“留量”,延伸广电视听出海的价值链条,实现国际传播长尾效应,还需着重平衡多种实践关系。

  技术与生产:AI赋能广电视听出海降本增效

  当下,以AI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已深度嵌入传媒全产业链,正重构国际传播底层逻辑,推动着广电视听出海降本增效。一方面,AI驱动的多模态技术打破了传统视听创作局限,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千秋诗颂》文生视频AI动画、“中文逍遥”大模型生成并优化的ReelShort剧本等AI赋能产品频出,为海外用户带来全新沉浸体验。另一方面,AI推动了智能译制配音技术发展,不仅解决了跨语言传播障碍,还能依据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灵活翻译,助力本土化视听创作。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部AI译制英文版微纪录片《来龙去脉》,便是借助AI完成了从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到分轨替换等全译制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众多机构已基于自身视听数据开展行业模型训练。据统计,视听传媒机构全产业链辅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可以节约30%~50%的成本。

  观看与在场:场景联动推动“视听+”格局形成

  广电视听本质上作为媒介化的符号表征,虽能通过观看影响海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却无法取代具身在场所产生的文化体认。要使受众从“媒介认识”迈向“具身认知”,还需要线上线下场景联动,把视听符号融入实体场景,构建“视听+”传播格局。以“视听+文旅”深度融合为例,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与广电视听内容出海形成了共振效应,除《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热门剧集在海内外热播带动旅游热潮,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以超过150亿票房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纪录,影片中各地方言、三星堆青铜器等“中国符号”引发了海外受众对中国的新一轮关注,国家电影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起了“跟着电影游中国”活动,力图通过多维度场景联动,延伸视听内容出海的生命周期,推动海外受众以具身体验将文化认知转化为价值认同。

  精神与物质:广电视听出海的双重价值延伸

  当前,中国微短剧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在美国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存在过度娱乐与文化空心化的现象。反观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首日同时在线玩家超220万,在Steam平台登顶全球销量榜首。其成功不仅在于游戏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其将“齐天大圣”的精神图腾转化为跨文化英雄原型、把“儒释道”哲学融入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度,引发文化共鸣。这种精神与物质的深度价值融合提醒我们,广电视听出海不能只追求流量效益,而应坚守中华文明根基,打造“小而美”的文化新样态。只有在物质交往中融入文化精髓,才能推动广电视听出海行稳致远。

结语

  当广电视听国际传播跳出单一的效果评价,步入长期多维的效能评价新阶段时,传播主体的协同合作、传播内容的价值传递与传播实践的关系平衡便成了关注的重点。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进程中,广电视听要从上述多维路径出发,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通过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开展更加生动、广泛的实践活动,以优秀视听持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球,让世界看见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