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南昌大学教务处网站公示2025年拟撤销本科专业名单。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原则上应予撤销”,结合该校专业设置实际与专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经充分征求相关教学单位意见,拟撤销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艺术设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统计学、信息安全、医学影像技术8个本科专业。
据报道,全球范围似乎形成一股“文科裁撤潮”。
比如,哈佛本科生学院2024年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二十多个系,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宣布取消历史、文学、艺术等“实用性”不强的专业。而在国内高校,似乎也有类似趋势,一些大学撤销或合并了文科学部,停办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人文社科专业。
一时间,文科式微的论调再度甚嚣尘上,质疑文科重要性的声音不断放大,文科学子的内心也不免失落、迷茫。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如何理解文科的意义,如何展望文科的未来?
全球范围文科裁撤确是事实,有一些共性的原因,最重要的两点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教育部门压缩支出,叠加不少国家入学人口减少,首先裁撤的就是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文科专业;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高校增设与之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相应就要减少文科专业。在此背景下,文科确实显得“弱势”,甚至给人一种“跟不上时代”之感。
但以此断言文科无用,甚至失去意义,乃是一种误读。江苏常州以制造业闻名,对各类理工科人才需求旺盛,但当地干部在调研中也提到,近年来致力于为工业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历史内涵,稀缺的恰恰是那些能够以文化包装城市,以文化产业丰富城市底蕴的优质人才。
由此观之,并不存在文科无用或不重要,关键是学科能不能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最应追问是:今天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文科?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文科人才?
毋庸讳言,当前许多文科专业显得“鸡肋”,多在于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尽合理。尤其是在曾经高校扩招背景下,因文科专业无需机器、实验室等设备,开设成本低,一时大量涌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即便文科专业出现一定程度裁撤,也恰恰有助于就业市场供需回归动态平衡。
事实上,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文科专业和文科生有着广阔天地。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日千里,恰恰需要科学哲学、法律规范迎头赶上;社交媒体、短视频风起云涌,流量的竞逐背后,离不开传播人才的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建造、中国制造的舞台,也少不了跨文化学者、商业人才、语言人才的倾情投入……
人文学科蕴含的人文精神与AI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文明进程中相生相伴的双子星。人文学科塑造的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和共情能力,是AI时代最稀缺的“元能力”。
所谓“文科无用论”,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无论是国外的文艺复兴,还是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争鸣,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场社会转型,文科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角色,从来没有缺席过。
尤其是现在,许多人每天在面对的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精神的焦虑,是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之下停止了思考,是在无谓内卷中忘记了抽身。是这个时代不能没有文科,也是我们自己需要文科。抛弃文科无异于抛弃我们自己。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