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等:构建 “科技+传媒+文化” 生态体, 赋能媒体深度融合

导语:未来,封面传媒将致力于构建“科技+传媒+文化”生态体,强力聚焦“智能技术、数字文博、内容科技、数字营销”四个方向,倾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科技传媒文化企业。

    [作者方埜系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唐金龙系封面传媒行政人力部总监]

 

  为大力推进华西都市报深度融合发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于2015年10月28日成立封面传媒,核心产品封面新闻客户端在2016年5月4日上线,开启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新征程,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能+智慧+智库”智媒体。5年多来,封面传媒和华西都市报从“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一体运营”融合转型到“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体运营、一体考核”。2019年,华西都市报200多名员工整体迁移至封面传媒,实现了封面新闻和华西都市报彻底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了队伍之转、传播之转、考核之转和分工之转,实现了主力军整编进入主阵地,在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

  封面传媒已发展成四川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综合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茅,成为“立足四川、连接成渝、面向西南、影响四大经济圈”的区域平台型媒体。未来,封面传媒将致力于构建“科技+传媒+文化”生态体,强力聚焦“智能技术、数字文博、内容科技、数字营销”四个方向,倾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科技传媒文化企业。

  封面双中台

  守正创新,主流价值引领“四力”建设 价值引领,用主流价值观赋魂技术

  封面新闻研发了正能量、年轻态、视频化的主流媒体推荐算法。封面算法最大的特点是把主流媒体价值观注入算法中,更具主流媒体属性。封面新闻有懂媒体的技术团队和懂技术的采编队伍,共同打造出来的主流媒体算法推荐得到业界认可,已成功应用到全国多家主流媒体。

  移动优先,以视频生产迭代传播

  “无视频、不传播”,封面新闻年产原创短视频突破10000条,《川藏第一桥》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首设的媒体融合奖项移动直播类三等奖。2020年,原创视频《全乡村民化身“爬山侠”守护雪山!》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类二等奖。短视频还以版权合作的形态输出到商业平台,实现了内容和影响力变现。2020年1月21日,封面新闻外派记者前往武汉采访,成为全国最早进入武汉采访疫情的媒体之一,14名记者分五批赴武汉采访80天,6集视频纪录片《武汉不服周》中英文双语制作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打造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封面新闻持续打造自有平台,增加用户和提升日活,巩固和扩大定制产品,用好商业平台,探索MCN模式,做大青蕉拍客运营和流量变现等,实现了版权收入的稳步增长。封面传播矩阵用户上亿,封面客户端下载量超过3900万,微博微信矩阵粉丝数达3900万,抖音、快手等矩阵粉丝数突破2500万,其余资讯平台矩阵用户达2000万,已发展优质青蕉拍客4000多名。在全媒传播体系的构建上,版权不仅仅是收入的一部分,这是来自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是对传播力、影响力和内容变现力的最真实体现。

  封面新闻创新产品形态,与腾讯、今日头条、新浪等平台合作定制产品

  内容生产扩域提能,抢抓“5G+4K”风口

  扩域是指除了头部新闻外,要向生活、人文、政经扩展,提能是指要增加头部生产数量、提升头部生产质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为抓住“5G+4K”风口,封面新闻以智媒云4.0为引擎,全面迭代视频生产和传输设备,用好内容新技术手段,在2021年新年跨年慢直播中做了很好的应用实践。

  人文封面,致力阅读价值追求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深耕本土巴蜀文化特色,致力于人文中国、价值阅读追求,不断创新文化报道、文化活动新亮点。目前,“策划+IP+活动”已成为封面新闻做强文化传播的“三驾马车”,不仅打造了《书房》《封声》《口述历史》《当代书评》等一系列新栏目,而且建设了“宽窄”“千面”“文娱”“读书”人文频道矩阵,策划了“封面开讲”等品牌活动,全程全息传播发布各种融媒产品,将人文报道做出特色。

  技术引领,做强做实传媒科技新优势

  封面传媒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技术引领战略,拥有省级党报集团中第一支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团队,已形成标准化、成体系的技术研发和运营模式。

  自建技术团队

  封面传媒技术团队目前已有110人,90后员工占比44%,许多技术骨干来自知名互联网企业,首设“技术委员会”,设立首席安全官、首席数据官、首席解决方案专家、首席架构师等。坚持技术赋能,提升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驱动封面自身的产品、内容、销售、运营、管理等各项业务发展,并保持行业持续领先,尤其是高度重视主流媒体算法、智能创作平台等具有先发优势和综合优势的技术产品的持续研究创新。同时,紧跟前沿趋势,探索新产品的研发创新。

  对内技术赋能

  封面新闻自主研发了很多系列产品。其中,用于融媒体生产的智能封巢系统,实现了所有稿件采写审核、编辑发布以及稿件传播路径追踪、版权保护的系统集成。随着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加入,初步组建起了版权联盟,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原创稿件上链。封巢系统还会根据被赋予的规则和逻辑,对记者编辑进行考核打分,实现“机器打分+人工干预”。

  小封智能创作平台

  对外技术输出

  坚持行业赋能,进一步完善技术输出产品体系。2020年,封面新闻对外技术输出项目由2019年的9个上升为22个。2021年,除了融媒技术提档升级外,针对数字文博、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智媒云融媒解决方案4.0版本、智慧治理综合信息平台2.0版本和封面云博览2.0版本。媒体融合解决方案运用到了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客户端、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新海南客户端等省级融媒体中心和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客户端、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客户端等多家省级主流媒体平台,并向徐州日报报业集团提供融媒技术服务,在四川省内建设了锦江、米易、洪雅、阆中、通川等数十个县级融媒体中心。

  做长产业链,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

  封面传媒聚焦“智能技术、数字文博、内容科技、数字营销”四大业务方向,实现了产业拓展和优势转化,建立了互为依托、融合发展的综合体系,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产业新空间。

  在智能技术方向,将深度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数字经济等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集融媒再造、传播引导、信息聚合、智能服务、智慧决策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枢纽;在数字文博方向,响应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文物数字化、云上博览、智慧展馆的建设提供多云适配智能解决方案;在内容科技方向,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以及数据可视化、云剪辑、“R+技术”等内容生产传播领域的研发、适配和应用;在数字营销方向,通过数据驱动、算法重构,赋予营销组合以新内涵,发挥专业优势、集聚行业力量,探索实践“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

  去年,封面传媒承建了中国绵阳国际科技博览会云展馆,这是全国首个由媒体自主建设的大型云端高科技展会,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展位数量最多的全场景3D智能云展馆,3D模型组总数超过5000个,上线仅5天时间就吸引了270余万用户注册观展。对封面传媒而言,这是一次传媒科技赋能文化新业态的尝试和突破,为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

  封面新闻打造的科博会云展馆

  目前,封面传媒正在参与泸州城市智慧治理和电子政务项目试点,依托传媒科技新优势,连通网络问政、新闻爆料、基层党建、12345市民热线和社区智能网格等社情民意的汇聚窗口,建立起智慧社会治理的综合信息和智能分析系统,打造全新的政民互动平台,为主流媒体加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领域的项目建设提供全新视域。

  封面传媒还着力加强智能创作平台机器写作的研究与应用、主流媒体算法推荐的提升、内容风控产业布局以及区块链存证与共识,运用新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和传播。封面自研产品封巢系统的内容审核,除了传统的网络图文,将很快和报纸采编打通,并已全面应用到视频审核领域,从目前用户反馈来看,效果良好。

  封面传媒将坚持以技术为驱动、以传媒为特色,按照中央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产业新空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