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容置疑,也是广泛的社会共识,广电融媒体的发展需要构建让年轻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尽管各级广电融媒体想了许多办法,例如,让部分年长的同志提前退居二线等,但长期的论资排辈潜规则、职系单一和职系待遇不平等的机制、盘根错节的关系、“告状”的文化等,往往收效达不到预期,许多广电融媒体依然是“新瓶装老酒”。因此,需要在现行体制允许范围内,进行针对年轻人成长的创新。
一、建立年轻人挂职锻炼的新机制,构建以老带新的新环境。
首先,制定公开的、民主集中的选拔机制,包括公开挂职岗位、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公开答辩、集中评议、班子会最终讨论决定等。其次,建立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最后,制定激励机制,如:挂职时,享受相关职务待遇;挂职期满后,根据考核结果,如果合格且需要,正式晋职,如果不合格,退回原岗位,并取消挂职待遇等。原则上,挂副不挂正,即便是正职空缺。实践证明,挂职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绝大多数正职的老同志也欢迎并支持,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二、增加平等的广电融媒体新职系。
广电员工上升途径单一,往往只有“当官”一条路;通过扩大新职系,扩大员工上升通道。广电融媒体业务增加了许多新业务,为新职系的设定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通过竞聘和提拔相结合的方式,提拔年轻人。建议新媒体岗位大胆启用90后、00后的年轻人。所谓的“平等”,指的是新职系岗位级别和待遇,与传统职系的岗位级别和待遇相当,避免出现新老歧视,“新媒体也是媒体”。
三、建立项目经理培养机制。
项目经理是各级广电融媒体的支柱,多数广电融媒体大量缺乏项目经理人才。建议项目经理享受一定的职系级别和待遇,但激励部分与项目的经营成效挂钩,例如,与政府IP活动经营化成效挂钩、与内容工作室成效挂钩、与各类公众号的经营状况挂钩等。允许项目经理根据成效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以便吸引能够实干、为广电融媒体带来利益的人才,甚至可以尝试承包机制。
总之,广电媒体转型对“事”要讲科学,对“人”要讲究艺术;动“人”,由于与切身利益高度相关,难免矛盾重重,但可以“艺术”地处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广电体制的特殊性,许多领导是来过渡的,不希望“状纸”满天飞,改革绝对不能影响各级领导的政治前途,这是客观现实;不愿意让位的老同志,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和历史的原因,需要正面理解。因此,人力资源改革,一是尽量在现有体制允许下或可容忍下改革,尽量做到“兵不血刃、和睦相处、顺其自然”;二是把“人”当能创造财富的资源,而不是“成本”,尽量人尽其才。
“建议小贴士”都是抛砖引玉的建议,旨在邀约同仁共同讨论,所陈述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批判和质疑。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