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网络视听业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组数据见证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推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构建“北京新视听”的坚实步伐: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持证机构125家,占全国五分之一;备案制管理涵盖短视频、直播、社交等多种视听业态,20多家头部企业快速发展;全市影视制作机构超过一万家,龙头企业发力网生内容,网络原创视听节目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网络文艺精品迭出,影响力日趋增强,网络电影进入5000万元分账时代;重点平台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爱奇艺付费用户突破1亿人,抖音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落地应用,疫情期间数十档“云制播”节目上线;抖音、快手领军视听出海,原创节目模式进入欧美市场,优酷40多部版权作品在亚洲20多个国家播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北京新视听”各方共同求解:北京网络视听创新产品和优质内容不断涌现,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需求加速升级,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场景不断增多,视听供给还没有完全满足用户端的新要求、新期待;信息传输、内容制播、视听体验等技术迅速迭代,但对拓展丰富应用场景的支撑力还不足,终端呈现还不充分,软硬件协同创新有待加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具备丰富的发展要素,但优势转化还不明显,特别是各类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视听化、集聚化进程有待提速。新冠肺炎疫情对网络视听的制播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中长期内容供给面临较大考验,头部平台存在资金链风险。
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推动“北京新视听”高质量发展来解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我们要统筹当下与长远,探索新路径,明确着力点,形成激发全域要素活力、推动视听业可持续增长的发展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线下文娱活动停摆,网络视听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美好需要的主渠道。用户端关注度和流量虽然有所增长,但视听生产链条受疫情影响较大,内容供给、商业合作、线下互动等环节承压明显。我们要主动发挥“压舱石”“定盘星”作用,引导视听业由“普通增长模式”转入“战疫增长模式”,“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共同发力,对冲疫情影响。
一是优质服务做加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内容生产是网络视听业的“源头活水”,只有剧组、演播室、录音棚、视听园区平稳有序复工复产,重启内容生产创作,视听业整体才会焕发活力。我们要主动作为,通过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规范指南,疏通堵点,推动产业链加速重启。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先后到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调研,密切联动北京市疾控中心,编制发布演播室复工指南17条、在京剧组复工防控指引16条,指导星光基地成为全国首家整体复工复产的产业园区,重点网络视听节目逐步恢复拍摄制作,稳产保供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审批流程做减法。资金链是视听企业的“生命线”。压缩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审核工作时间,推动符合内容管理规定的节目尽快上线,帮助全市一万多家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回笼资金,是对冲疫情影响、稳经营促发展的关键措施。北京市广电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视听“暖企8条”,将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审核时间平均压缩一半,疫情期间推动《我是余欢水》《重生》《功夫宗师霍元甲》《我是唱作人2》等一批优质网络视听节目上线播出,充实各视听平台内容储备,有效拉动了线上视听消费,得到中央媒体的充分肯定。
三是促进消费做乘法。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指出:“大家想看电影,就看网上的吧!”随着网络视听产业化发展,线上观影不仅是单向的收听收看行为,更是联动会员卡,点映券,图书、游戏等周边产品的数字消费行为。2019年,中国网络视频付费市场规模为514亿元,同比增长49.4%,爱奇艺和阿里大文娱收入同比增长16%和14%。稳增长重点是稳消费,提振数字视听消费是“北京新视听”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能,科学运用补贴手段,撬动视听消费。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设立并发放“北京新视听”观影券,用于观看新上线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同时探索推进“流量补贴”,大抓在线消费升级。
一是抓平台,把导向,领方向。影响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北京网络视听平台覆盖全国7.59亿用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我们要引导网络视听平台要不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针对“银发网民”“Z世代”等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开展分层垂直的精准传播,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是抓业态,谋创新,促融合。网络视听企业要在横向上拓展丰富应用场景,加强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各类媒介、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丰富“网络视听+”的呈现形式。纵向上打通内容生产链条,培育增长动能,支持头部企业构建孵化平台,打造人才社区,创新传播渠道,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同时鼓励MCN机构等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优,推动小切口、微创新,创作小体量、高质量、微传播、大情怀的视听作品。
三是抓龙头,强机制,出精品。爱奇艺、优酷、西瓜视频等头部视听平台要不断健全总编辑内容负责制,加强导向把关,站稳中国立场,表达中国观点,始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首都各类节会展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扶持评选活动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优质文艺内容生产创作,丰富精品供给。网络视听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促进网络视听的交流互鉴,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艺精品和创新产品出海传播,加强视听业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贯通疫情防控与长远发展。一要把服务措施固化下来。疫情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聚焦网络视听保经营稳发展,深入落实“北京文化28条”,围绕节目备案审核、备案制平台管理、“网视大讲堂”培训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暖企措施。我们要总结经验,深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把应急之措转换为创新之举,将新做法、新实践升级为新模式、新制度,持续优化首都营商营文环境。二要把优势资源汇聚起来。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统筹发挥北京网络视听平台作用,联动线上线下,与北京市疾控中心建立合作机制,组织调动爱奇艺等16家平台,传播防护信息,回应群众关切,浏览量突破10亿次。我们要进一步巩固矩阵传播资源,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将“网络视听+”融入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三要把创新潜能发掘出来。疫情期间,网络视听与文化、旅游、教育等行业有机融合,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云端枢纽。我们要引导推动各类文艺创作生产单位线上集群发展,培育形成新型文艺演出形态,鼓励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和各类文艺创作主体深度合作,创作推出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的视听产品。
二是贯通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一要联动内容生产。强化台网联动,鼓励爱奇艺、优酷、西瓜视频等头部平台与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展合作制播,聚焦主题主线,围绕重要节点,着力在剧集、纪录片、专业类栏目三个重点领域打造精品力作。二要坚持统一管理。坚决执行网上网下统筹管理、同一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抓好政策执行,健全网台联动的管理机制,统一执行标准,加强节目题材把关,加强对播出平台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确保网上网下节目在导向、题材、内容、尺度、嘉宾、片酬等各方面执行同样标准,绝不给问题节目留下空隙和死角。三要强化融合传播。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正在加快与网络视听平台有机对接,依托各类视听APP的传播力,有效放大自身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疫情期间,新浪微博联动主流媒体账号,直播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快手联合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开展“首都抗疫快行动 妙手回春暖京城”系列直播。我们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支持视听平台运用短视频、直播、H5动画等形式,与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展融合传播,实现精准触达,让主旋律、正能量牢牢占据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传播制高点。
三是贯通内容生产与科技创新。一要强化技术研究。北京网络视听业正处于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全域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红利的普惠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发展和5G场景应用,也为共建共享创造实践平台。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各方力量协同作战,紧跟新趋势,紧盯新成果,深化对视听新技术的认识理解与融合应用,不断丰富终端呈现。二要鼓励创新应用。在新一代移动通信、超高清、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下,网络视听平台正在加快推进沉浸式产品、互动性内容等重点领域的创新研发,我们要依托北京网络视听研究院和全市视听产业园区,软硬件资源要素有机结合,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的先行先试提供“孵化器”和“试验田”。三要提供优质服务。依托北京网络视听研究院专家资源,加强对互动剧、竖屏剧、VR直播等新型节目研发创作的指导把关。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引导示范作用,加大创新性在评选中的权重,对融合技术创新要素的新型节目给予资金扶持。
四是贯通网络视听事业与产业。一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网络视听的舆论属性。始终把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完善网络视听业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不断针对受众的新特点、新期待,创新表达方式,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靠前谋划、主动作为,围绕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头条和首页首屏建设,做好要闻置顶推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另一方面,我们要从产业维度统筹运用网络视听资源要素。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视听无所不在、无人不用,视听是桥接各类业态和用户终端的重要手段,“视听度”往往与产品服务的推广使用和用户留存直接挂钩,“越视听、越便捷、越普及”成为许多行业的内在逻辑。我们要敏锐把握网络视听与各行各业的有机关联,特别是主动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积极鼓励视听要素在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的运用。同时,积极打造网络视听“高速公路”,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