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从李佳琦登上《新闻联播》谈起:新闻主播转型网红主播有多难?

导语:于新闻主播而言,跨界或者越界,是借自己以前在其他领域的优势,做好在新平台上的着陆。新闻主播可以成为媒体网红事业部的发动者与催化剂,但如果一定要下场,就要做好完全转行的准备。

  作者:胡瀚中

  前有老罗带货,后有小朱配琦,再一次燃起了新闻主播下海做网红的冲动。

  我对MCN圈子略知一二,于是就不懂事不知趣不顾时机地出来泼泼冷水,转型不是不可能,但是难度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对于大部分新闻主播来说,可能只能说,呵呵,有点想多了。

  网红的生态逻辑和生存空间与新闻主播的职业环境完全不一样。许许多多的新闻主播从一开始就只打算客串,从来没有想过要真正启动某个网红项目,更没有想过好好当一名网红需要哪些努力,很少真正有新闻主播潜心研究网红规律,所以他们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也只能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道流星,划破天际而已,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客串当然没问题,但是客串不等于成功转型,新闻主播因为出镜率高等缘故为人所熟知,他们出现在平台上,自带流量,有一定的影响力优势,流量优势对于启动项目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敲黑板:请不要把康辉等等一线央媒主播作立论依据

  作为全国权威媒体大平台。央视明星主播可以在全国拥有特别高级别的播放量或者关注度,但是,你是央视主播那个级别吗?

  但即使是他们也未必行,不然,你让朱广权转行独播试试,第2场第3场会是什么样的业绩?

  新闻主播的生存状态和网红之间生存状态的差别,仿佛是牧羊犬和野狼之间的差别

  网红以网络为生,他们主要的平台就是网络,没有网络没有流量,就没有他们的一切。他们拍段子拍剧情反转街拍,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特定人设持续刷新,对网红来说,网络就是他们的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

  新闻主播不靠这个吃饭,这是最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不可能会为了这件事情而去做殚精竭虑的输出,平时输出频次低,而且由于他们平时代表媒体形象,传播政府声音,个人想要表达出来的人设和公家形象人设往往会打架。所以扩展边界,重立flag相当困难。

  网红的基础是个人人设,这一点新闻主播基本没有

  头一两回上线的时候,低频次地出现在某个平台上,代言一般给活动以一定的流量支撑,这是新闻主播的强项,好奇害死猫,网民蜂拥而至,平台流量数据好看,主播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这和大咖出席楼盘开盘仪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是网红。新闻主播会偶尔为之,也只能够偶尔为之。他们在网络上很少有持久流量,更不会有较强的带货能力。

  有人也许会问:罗永浩可以,为什么我台名震天下的名主播不可以?

  人设如果不是网红唯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新闻主播的流量和罗永浩的流量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老罗本来就是凭借网络走红,他自己也称自己是第一代网红,做网红,人家真有工匠精神,多年以前,罗老人家怼西门子自己打脸的那段视频,到现在还不断被人运用到各个不同场景说事。他没有成功地成为一名他自己期待的产品经理,创业不成功,回归网红这条主线的,老罗仍然有可能会重现辉煌再创奇迹。

 其实抖音这一次也是做一次尝试,和快手力推草根素人直播不同,用明星来导流,和购买徐峥作品,开创网络首播,怼院线怼老牌长视频网站,在商务逻辑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这次尝试应该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那么,有多少新闻主播能够创造老罗那样的有个人人设的视频瞬间呢?许多新闻主播,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他出现了,权威新闻机构发声就出现了。他是权威媒体的形象与声音符号,人设方面,新闻主播要么没有个人人设,要么是公众人物形象人设。以如此限定,让新闻主播成为网红,成功概率低之又低。并且由于他代表权威媒体形象,也限制了他在网络上拓宽人设设计的范围,媒体形象代表身份限定了新闻主播自由发挥表达的度。他们可以偶尔突破形象,比方说撒贝宁可以偶尔调皮诙谐一点,但是这个偏离度是不可以很大的。

  真正的网红不会拿乱流量甚至于会经常故意带节奏故意让某些低价值粉丝放弃自己,但是新闻主播上场,除了自带光环以外,基本上都会乱拿流量

  有些流量可以拿,但是,拿了不一定有好处。

  真正的网红会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目标用户进行筛选,他们绝对不会为了流量而去找流量。他们更注重吸引那些可以深耕,能够和自己发生紧密关系的那一小部分人,不会为了流量的数据来去做比较有偏离的吸引。

  但这恰恰是新闻主播进入平台常犯的错误。

  某个经常有很多同行去那里学经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套拍了求婚段子,得到几十万的流量(这在网红界来说仅为一个基础流量),当事人很高兴,而且也据说有商家准备让他们代言(带下盐可以,真埋单代言,下单的时候,估计商家也会再三考虑)。

  首先,这两个人并不是真正的情侣关系,只不过是看到这段视频比较流行,套拍了一下,因为主持人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就自然产生了一些流量。但是,这样的段子,哪怕拿到了流量,也是没有作用的。

  这种没有规划设计的乱流量,会模糊发布者的整体形象,和新闻主播的公家人设也不相符,更无益于打造主持人的个人人设。这些流量最终会被浪费掉,而且只能够浪费掉,不会积累起有效的有商业价值的流量,也不能够吸引足够的目标明确的粉丝群体。

  很多时候主持人都是用VLOG的形式,给自己的工作做视频记录,这些短视频描述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广电系统工作场景,也会吸引一定量的流量,但是这样的流量设计,其实也不可能很好地导向后面的商务带货行动,它所起到的作用仅仅只是告知大家,这里有一个美丽而且从事着一份很有价值的工作的女孩或者是男神,仅此而已。

  很多新闻主播以及他们身后的团队缺乏网感

  网红的本质是在网络上走红,要走红并且持续的走红,需要有符合网红个人标签的特定内容体系设计,网络平台不仅仅是发布工具,更是一个人群聚集地以及内容生产的平台与基地。

  网红的本质是内容生产,虽然说能够持续生存的网红,一定会持续输出符合网红人设符合平台算法规则以及普通老百姓审美情趣的优质内容,他们是网生内容的连续创作者,所生产的内容一般会健康向上,但作品一般不会是传媒所理解的正能量(比方说朱一旦),很多新闻主播本人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身后的班底一般也已经习惯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操作手法,很少能够创造出网感十足的作品。

  做播音主持,新闻主播是专业的,但是,这个专业在网红界根本不成立

  长得不漂亮没关系,可以做网红,五音不全,不会说普通话,不要紧,也可以做网红。

  消费者跟网红之间的关系是老铁,跟新闻主播之间的关系是猎奇和萍水相逢

  个人网红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是老铁,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他们本来就有可能是现实当中的草根店主,他们说的符合他们的形象与人设的话,消费者非常认同。

  新闻主播主持人身上的标签是公众人物,是权威媒体权威发布,代表媒体形象,局限性非常巨大,带货能力不强,基本上只能够做公益,不具备真正的带货能力的。他们一般只能出现在公益现场出现,哪怕是带了一点点货,有过一点点流量,对整个商务的推动也没有号召力。

  真想拓展一条新路,必须下场全身心投入

  没有谁可以踩着彩虹降临某地,没有什么神仙与上帝,没有什么人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不带这么侮辱网络原住民智商的)。跨界或者越界,是借自己以前在其他领域的优势,做好在新平台上的着陆。新闻主播可以成为媒体网红事业部的发动者与催化剂,如果一定要下场,就要做好完全转行的准备。

  重复一遍:没有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对于机构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开辟一条新生路,媒体就需要建立直播事业部部门。很多媒体没有通过网络社群服务的基础班底,也没有直播和短视频设计规划的专业团队?看到别人喝汤吃肉,就想让自己的新闻主播也下场,同样在直播领域舀一瓢羹。这不是不可以,但是很难持久,也很难有成型的商业模式。

  在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成为流量主渠道的时代,媒体真要入场,就不要太多幻想那些蹭流量的便宜事情。否则一切都只不过是走过路过没有错过,仅仅如此而已。

  有些传媒专家,对网红对直播及短视频生态并没有真正亲身入场。说出来的观念多是隔岸观花。姑且听之而已。信春哥得永生的事情不会一再发生。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