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TVB裁员150人,昔日霸主人才凋敝、制作滞后,此时变革能赶上吗?

导语:在当下内地对“天价片酬”口诛笔伐的大环境下,TVB的价值似乎又有了新的意义。

  TVB没落背后并不能全然怪罪于公司本身的决策,也是香港经济文化地位逐步被崛起的大陆取代的必然结果。但在当下内地对“天价片酬”口诛笔伐的大环境下,TVB的价值似乎又有了新的意义。

  10月5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VB)宣布裁员计划

  “为应对业务环境及营运需要的转变,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于过去一直进行营运调整,以达致提升效率、及发展新业务。TVB周刊的印刷本会被网上版取代;由于增加实景拍摄导致厂景拍摄减少,将关闭其中一个戏剧录像厂;非戏剧制作亦精简其运作。现决定裁减在TVB周刊、制作统筹部、美术分部及非戏剧制作约共150名员工,由今日生效。受影响的人数占现时之职员人数约百分之四。”

  对于裁员,TVB发言人表示:“裁减职位是一个困难的决定。但很明显,我们需要面对业务环境及营运需要的转变。我们会继续投资以提升制作及将我们的资源投放于新的及发展中的业务。”

  裁员计划在8月已有消息流出,在10月公开之后不免令人唏嘘。曾经叱咤风云,为观众带来无数经典电视剧的TVB日益没落,如今正处于艰难转型求生中。

  新人断层、主力北上淘金,TVB收入随之逐年下滑。2017年TVB利润为2.44亿港元,同比下降51%,几乎只有2012年的十分之一。TVB没落背后并不能全然怪罪于公司本身的决策,也是香港经济文化地位逐步被崛起的大陆取代的必然结果。

  明星断层、文化消费重心转移

  2017年11月22日,TVB董事、邵逸夫妻子方逸华离世,距离TVB 50周年台庆仅仅过去3天。方逸华60年代加入邵氏,2010年102岁的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后成为实际主导人,她的离去自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图为:邵逸夫与方逸华

  大批金庸武侠剧成为无数人的童年记忆,《金枝欲孽》《宫心计》等开宫斗剧先河,《妙手仁心》《法网狙击》《创世纪》等行业剧质量更是吊打如今许多“伪行业剧”。这些高产出、低片酬工业化流程生产的剧集保持了如此之高的水准,是伴随着80、90年代香港地区影视人才井喷出现的。

  80年代的一部武侠剧《倚天屠龙记》,创作名单里可以同时出现王天林、杜琪峰、陈木胜、吴锦源、程小东等大牌导演,梁朝伟、任达华、郑裕玲、邵美琪等顶梁柱电影明星,可见彼时香港影视人才之盛。可是如今,“北上”却成为如今港星寻求出路的首选。

  制作水准下滑并不能完全解释TVB的没落。如果看过近两年TVB的一些新剧《宫心计2:深宫计》《飞虎之潜行极战》《蚀日风暴》《再创世纪》等作品,公允而言其质量并未较黄金时期有特别明显的下滑,豆瓣评分也大多能够达到7分左右,再考虑TVB经典剧的情怀加成,在近年风评环境下获得这个评价的剧集已属难得。

  但与早期TVB相比,明显不同的一点在于电视剧明星的断层:张智霖、马浚伟、郭晋安这些70后甚至60后出生的港剧明星仍然在这些新剧中扛大旗,《飞虎之潜行极战》中年近40的吴卓羲还仍在扮演盛气凌人的愣头青,当家花旦胡定欣同样也偏高龄。而能够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新生代明星,少之又少。

  明星更新换代困难仅仅是一个表象。香港娱乐业崛起的过程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与邵氏崛起同时期来到香港的民国老一辈影视人才,很大一部分都是因躲避战乱等来到相对开放安全的香港,包括邵逸夫、方逸华,出生地分别是浙江和上海。香港的经济地位在几十年间举足轻重,也不难理解文化产业的发达。

  但如今,文化消费的重心早已转移至大陆。港台明星多多少少都出现了断层问题,我们发现,10年前流行的港台明星与今日也很难说有多大差别。

  TVB不复往日辉煌是大势所趋,但也并非就此否定TVB的价值和未来,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或许是方逸华离世后,TVB首先要做的根本改变。

  TVB的“变与不变”

  本次裁员计划的业务是TVB周刊、戏剧录像厂、非戏剧制作三个方面。从中不难看出TVB改革的方向和决心。

  TVB周刊前身是和无线台同步创立的《香港电视》杂志,作为纸媒,在新媒体时代早已式微的大环境下显然价值下滑。转为网络发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图为:TVB周刊 创刊号

  戏剧录像厂的关闭更是说明了TVB在制作模式上的变化:随着国内电视剧拍摄能力的提升,TVB以往低成本棚拍量产的方法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一套服装串戏几场、背景是一成不变的假山和室内,这些曾经对服化道的低要求必然会随时代变化而改变。2017年与企鹅影视合拍的《使徒行者2》最能体现这种变化,从第一集开始,大场面实景拍摄就令人眼前一亮,甚至令不少评论表示“不像TVB”。

  殊不知这种改变,也是TVB需要迎头赶上的地方,TVB的没落并非在于“不像TVB”,而是“过于TVB”将一切优点和缺陷都维持不变太长时间。

  2018年8月29日在爱奇艺首播的《再创世纪》是TVB出品较新的一部剧集。笔者以为,这或许是近年来国产行业剧里最为扎实的一部,与大行其道的披着各种职业的皮谈恋爱的“伪行业剧”画风大不相同。剧中出现的金融术语和商战故事都从实际出发,演员戏份也都是为剧情服务,比起许多大陆剧卖人设的匮乏套路,依稀可见当年TVB行业剧的风采。

  《再创世纪》的故事是沿袭TVB经典商业剧《创世纪》之后的。后者豆瓣评分高达8.8分,讲述的是香港回归前后的投资创业故事。笔者认为,以《创世纪》为代表的TVB行业剧最大价值在于其“现实主义”内核,故事与时代挂钩,行为都与现实社会的经济形势关联不浅。这是目前国内剧集市场里最缺少的一部分要素。

  综合来看,TVB的劣势在于拍摄制作模式落伍、香港娱乐产业大环境不如从前、人才青黄不接。大环境的变化是不可控的,这也决定了TVB几乎不可能回归到往日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着数十年沉淀的制作经验与电视剧文化毫无用武之地。

  在笔者看来,TVB如今裁员改革,也正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时机。相较于国内网剧、电视剧制作的形势而言,TVB所拍摄的剧集仍然特色鲜明,它们与流量产业格格不入的制作方式在过去几年并不讨喜,但从2018年开始,不论是政策还是大众,都明显对流量明星粗制滥造的娱乐内容诸多不满,“现实主义”重新抬头,对TVB擅长的行业剧、警匪剧而言,不失为一个发展的机会。

  与腾讯、爱奇艺合作的《使徒行者2》《再创世纪》是稳步变革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来看,这些作品质量稳定,也保持了一定的TVB风格,只是演员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仍在,TVB要完成进一步自我完善跟上时代。

  TVB节目及制作副总经理杜之克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谈及与视频平台合作事宜:“一个是他们对我们的制作水平跟进步的速度,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我们对于内地观众如何看待港剧,慢慢形成一些共识。”从杜之克的话中也能看出,磨合过后,共识逐渐形成,TVB也在逐渐跟上内地市场需求的方向。

图为:杜之克

  他还提到对“资本热”的态度:“真正懂得如何用大量资金去做好一部剧的人,非常少,这类人才非常难得……把钱乱花在一些演员身上,就绝对不值得了。”

  在以往,这段话或许会被视为TVB苛待演员待遇的证词,但在如今内地对“天价片酬”口诛笔伐的大环境下,似乎又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时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见TVB要跟上时代发展节奏,所需要的条件也不仅仅是自身的主动变革,在主动调整定位、与内地主流市场合作的种种策略之外,TVB要想重新崛起,或许更需要一点运气。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