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2016春季北京电视交易会成"吐槽大会" 大腕相继"开炮"

导语:2016年春季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日前落幕。春推会本该是国产电视剧制作的风向标之一,却因行内大腕相继“开炮”而成了“吐槽大会”。

  “钱景浩荡”,电视剧行业有点乱

  2016年春季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日前落幕。春推会本该是国产电视剧制作的风向标之一,却因行内大腕相继“开炮”而成了“吐槽大会”。

  著名导演郑晓龙先发言:“去年一年拍16000集电视剧,播出8000多集,有一半完全浪费。”金牌制作人侯鸿亮接着表达自己对电视剧盲目追逐大明星的看法:“拍一部戏,首要考虑的是好演员,如这演员是明星,那是锦上添花,若单纯只是明星,不见得是好事。”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高满堂的疾呼更显沉重:“韩剧对中国电视剧影响非常大。但韩剧中人物角色和社会角色是分裂的,我们这些亡命之徒却为了追逐资本利益,对其非常推崇,所以我再次呼吁所有影视制作者在面对市场时坚守自己,给自己留点良知。”

  3位业界响当当的人物,恰好点出中国电视剧当前的行业困境,或曰乱象~~~半数剧集压仓,产能严重过剩;天价片酬频现,电视台“唯脸蛋论”;现实观照缺失,古装玄幻、古装偶像、青春爱情题材泛滥,电视剧成了娱乐性大于思想内涵的商品。乱象当前,市场成为制播两端不约而同的挡箭牌,但始作俑者真是市场吗? 或许,三重困境的恶性循环中,或许,集体使命感缺位才是根本。

  乱象一:年年看旧剧,半数新剧束之高阁

  电视剧供大于求早已是老生常谈。新世纪初到2012年,被剧评人李星文称为“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年代”,其间,遍地英雄下夕烟,近5000家制片公司参与中国电视剧的大生产。直到2012年,年产剧集达17000余集,触及天花板。此时,相关部门一边调控产量,一边收紧发行许可证。这些年来,虽年产2万集的大关从未失守,可年年有半数剧集被束之高阁却是沉疴宿疾。春推会首日,李星文发现,“旧剧不少”,推介的700多部剧中,老面孔超一半。

  2015年荧屏上,2012年出品、2013年出品的隔年货不在少数,且其中实力派演员与偶像艺人的作品兼而有之。吴秀波、陶虹、姜武出演的 《乱世书香》 拍摄于2012年,出品于2013年,却在2015年年底才在湖北和山西两家卫视首播;佟大为领衔的 《我的宝贝》 也是2013年出品,去年才在江苏卫视播出;即便有唐嫣、黄宗泽、孙艺洲这些看似人气火热的偶像艺人参演,爱情剧 《长在面包树上的女人》 也从2012年被拖到了2015年年底。事实上,整个2015年能在出品半年内就登上一线卫视荧屏的新鲜剧目也就 《老农民》 《平凡的世界》 《伪装者》 《琅琊榜》 《花千骨》 等为数不多的几部。

  正因库存严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去年起将“一剧四星”改为“一剧两星”,意欲通过限制单部剧集的首播平台而增加总播出量。无奈,产能过剩的雪球滚了多年,说去就去谈何容易。不少卫视甚至拿出“1.5轮跟播”这种“创新”模式,大打政策的擦边球。究其原因,李星文认为,“行业‘钱景浩荡’让人心旌荡漾,前赴后继”。集齐大明星、大导演、大公司等优势资源的精品剧仍是千军万马里的稀缺品,在广告投放的重压下,电视台为保险起见,竞逐热剧便是首选。

  乱象二:明星片酬不合理虚高,与资本疯狂共舞

  春推会上有个被说烂的段子:某电视台购销人员询问制片公司有何推荐,不等对方接口,购销人员附加一句:“谁演的?”发行圈内还有“PPT之神”的专有名词,意思是任何一部影视剧的宣传方案上,只要有某明星,买方即可忽略其他所有元素而放胆出价。电视台、视频网站买什么剧,不论品质,却与主演的收视号召力越来越有正相关性。当明星成了根本卖点,资本向他们倾斜由此变得“顺理成章”。某一线花旦单部剧片酬9500万元被坐实,某年轻男偶像被传片酬过亿后又被辟谣。虚实间,国产电视剧当红演员片酬被大致估计在4000万元至9500万元间。

  作为参照,2015年,好莱坞男演员中收入最高的罗伯特·唐尼税后进账4950万美元折人民币约3.2亿元,排名第十位的年收入折成人民币约5500万元;女星方面,安吉丽娜·朱莉年收入居首,为税后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亿元,排名第十的约为人民币4500万元。换算后可知,国内一线明星的片酬令大洋彼岸的明星都眼红。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用“泡沫”来形容演员片酬的不合理虚高。他认为,天价片酬背后,实际是中国电视剧市场透支了未来。

  而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周期通常只有80至100天左右。大牌艺人的钱来得太快太容易,以致出现他们集体搭车资本的风潮。参股影视公司或自立门户作投资方,要不就是被圈内外的上市公司收购,本就一潭浑水的影视圈更多欲语还休的内幕。难怪华谊兄弟的王中磊会说自己“最焦虑的是人人都成了金融高手”,艺人们越来越有商业头脑,都想乘资本春风将自身价值推到极致,如此大背景下,电视剧很难不沦为商品。

  乱象三:IP已至“疯年”,“颜值剧”悬浮于现实之外

  因为剧集易积压,人人都追大牌、大IP,产业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盛。《海上牧云记》 《幻城》 《九州天空城》《莽荒记》 等等,春推会上为数不多的爆款悉数属于脱胎自网络小说的玄幻类型。去年一部 《花千骨》 热播,今年但凡有能力的公司都在拍古装玄幻,百度数据分析,40%用户会涌入该类型,这也造成目前此类IP的电视制作成本报价在3亿元上下。

  天价费用令一批制作公司望而却步。但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惊人一致:要么古装偶像,要么青春爱情。高满堂给这些剧统一名称为“颜值剧”,认为这些悬浮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剧集,都是国产剧一味推崇韩剧的后果。他谈到:“最近 《太阳的后裔》 大火,很多人就跑到韩国买版权,这是一种精神买卖,让我非常心痛。”柠萌影业首席执行官苏晓的观点更直接:“制作方不懂90后,内容就没有未来;但如果‘跪舔’90后,内容依然没有未来。”在他看来,行业已到了必须厘清创作动机的时候,“巨大诱惑当前,是纯粹地实现自己对一个作品思想价值的追求,还是奔着收视对赌的业绩而去,这已极大扰乱了从业者的思想定力。”就像现在被电视剧严重依赖的网络文学,他不排除有个别是具思想性的精品,但放眼望去,“2016年已是IP鱼龙混杂的‘疯年’,但真正有现实观照、思想性大于娱乐性的作品却在边缘化。”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有如此观点:“今天,中国的影视圈遇上了吸金捞金的花样年华,这是行业之幸,亦是不幸。资本与阿尔法围棋类似,可以深度学习,它会在各种错误和教训中逐渐走向理性。因此,无论资本市场把今天的影视圈变得有多癫狂,行业人都该切记:第一,它不会永远如此;第二,不该让它砸坏影视剧该有的情怀与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