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IMIC2015现场直击 | 盛志凡: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

导语:盛志凡表示,多种终端协同收看成为新常态,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必然。他强调,加快向全媒体智能云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和实现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5年7月2-3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技术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广电传媒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紫金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中广互联特从现场发回报道。

  在7月3日上午的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电视融合分论坛上,中广联合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科院总工盛志凡做了题为《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的演讲。


图为:中广联合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科院总工盛志凡

  盛志凡总结广电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为以下几点:

  1、广电媒体在向更高清晰度和更高维度的智能化方向演进发展,

  2、电视机正在快速走向4K超高清智能化,

  3、广电媒体朝更加丰富的媒体形态方向演进发展,朝着适配更多的传输网络和更多的接收显示终端方向演进发展,朝着更多的呈现方式、交互手段和操控体验演进发展。

  他表示,多种终端协同收看成为新常态,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广电全媒体发展成为必然。

  目前现状:

  1、有线电视网络区域分隔严重

  2、前端业务系统相互独立且非标

  3、有线数字电视终端非标准化

  技术发展趋势

  原有的观点技术路线和体制难以满足广电媒体蓉儿发展趋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的技术体系、技术路线和体制标准必须:

  支撑广电融合媒体生产方式智能化以及开发、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方式智能化以及开发、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电融合媒体传输方式智能化以及开发、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支撑广播影视融合媒体监管方式智能化以及开发、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

  他强调,加快向全媒体智能云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和实现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广电媒体融合技术发展趋势,我刚才一直在想和前面三位领导、专家发言,我觉得讲的非常好,实际上把要讲的都讲完了,同时也让我讲的很容易了,虽然我要讲的内容跟他们有重复,我想说一个重复是强调,第二个是重复的部分就尽可能弱讲,整体来说我会讲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总体发展趋势,第二个是相关基本要求,第三个是目前现状,第四个是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第五个是下一步工作建议。

  我就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那么做,从机制体制上我是怎么思考的,发展趋势,昨天很多演讲嘉宾讲的非常好,我也再重复一下,一个是趋势是广电媒体向更高清晰度和更高维度的智能化方向演变发展,这个图很明确,原来是标清的到高清,现在是3D,然后又到4K,还有8K,还一个就是电视机正在快速走向4K超智能化,另外还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广电媒体朝着更加丰富的媒体形态方向演讲发展,我就不展开说了。另外还一个广电媒体朝着适配更多的传输网络和更多的接收显示终端方向演进发展,举一个例子,从2011年开始,视频成为移动网络主要流量,并快速增长。还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广电媒体朝着更多的呈现方式、交互手段和操控体验演进发展,今天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下面,面向单屏的广播式电视已经不够用了,基于广播式电视业务的多屏间切换,还一个生态要强调一个,现在的广播电视它是面对两屏或多屏的广播交互式融合电视。现在国外在推第二屏业务,就是一个节目同时以广播式面向电视大屏和以交互方式面向pad、手机等小屏播出和特供服务,两个屏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互为补充或增强。当然还有社交电视等创新电视业态,广播电视的概念已经大大丰富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然后从用户的行为来看,多终端协同收看成为新常态,这里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体现出来的是用户协同使用电视机、电脑、手机和pad等4种终端与协同使用电视机、电脑、手机等3种终端相比,用户使用各终端看视频的时间都增加了,第二个是多种终端协同收看提升了视频业务的粘性,不同形态的视频应用之间形成了相互协同和促进的关系,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成为必然。

  下面看看在发展当中有一些什么样基本的要求,基本要求广播媒体发展的趋势总的来说就是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发展,在形式上表现为更全的媒体内容、更丰富的服务业态、更广的终端类型、更多的内容获取方式、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实质上我认为体现的是广电媒体与互联网业态的融合,就是广电媒体的“互联网+”,因此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除了坚决保障广电融合媒体安全外,还需要尊重和借鉴互联网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些规律有几点,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是规模化定律,第二个叫开放性原则,第三是敏捷性要求,第四是试错机制,我想到的就是这些。讲一下规模化定律也叫做梅特卡夫定律,是怎么说的呢?是网络的有用性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具有表现是与网络节点数平方、与联网用户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实际上互联网的基础就是规模,形不成规模就成不了事,就没有互联网经济,前两天正好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叫徐新的风投她投的京东,她就讲“对电商平台做到60%、70%的市场份额都不一定安全,还要舍命狂奔”,非常形象的讲规模的重要性。第二个开放性原则,是要有产业链和生态链仪式,要构建起开放的生态系统,还有一个就是敏捷性要求,刚才三位领导都讲了,要迅速捕捉市场快速变而产生的稍纵即逝市场机会,要让新业务快速上线、快速部署,快速改革工程流程。最后一个是试错机制,通过试错机制解决了先有鸡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能够从长尾中优选出杀手级业务。

  下面看一看目前的现状,这是现在广播电视网络的状态,就是有线电视网络区域分隔严重,没有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能形成规模吗?我们形不成,是不能符合现在媒体发展要求的。再讲业务系统,现在的前端业务系统相互独立且非标,各有线电视网络的前端业务系统都不一致、呈非标状态,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的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每新上一个新业务、就必须新装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新业务上线非常缓慢,敏捷性严重不足,这个导致前期的建设规模与投入规模难以掌握,系统建大了吧,投入太高,而且业务是否会成功不确定,风险巨大,系统建小了吧,一旦用户反映良好,需求激增,就需要系统迅速扩充,而业务系统的扩展因为技术架构体系的原因非常缓慢,不能及时响应,会严重影响业务体验,可能导致新业务失败。还有就是有线电视终端非标准化,对于不同有线电视网络,因采用了不同厂家条件接收系统技术,其相应的有限数字电视终端必须定制,不能实现标准化,这导致了机顶盒终端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和应用,会阻碍广电的发展。讲了前面发展的态势、基本要求以后,我们感觉还按原来的路线在走,已经难以,还说的比较客气,就是原有的广电技术路线和体制难以满足广电媒体融合发展驱使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的技术体系、技术路线和体制标准必须,一个要支撑广电融合媒体生产方式智能化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那么服务方式也要智能化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同时传输方式也要智能化以及开放、融合、协同的可持续创新,最后监管方式也要全面升级,全面构建,我今天讲这个事,无非是把明确的东西说出来,也没代表我们现在没做,现在已经做了,比如刚才许总讲的云媒体平台。今天是讲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电视融合,我就讲终端和平台,广电融合媒体服务方式智能化,想要实现的就是说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接口、弹性可重构,还要具备对内容、网络、终端和位置智能感知,个性化碎片化融合媒体内容智能搜索、分发和推以及收视大数据统计分析等广电融合媒体智能化服务核心能力,也要通过广电融合媒体服务云平台与制播云平台、智能承载网以及多形态智能终端之间的聚合、协同和联动,支撑和实现广电融合媒体的开放、融合、协同发展。另外广电融合媒体传输方式智能化是为了实现天地一体、智能协同、互联互通、宽待交互、可管可控的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智能传输承载,这要具备对内容、业务、终端、位置的智能感知和网络资源智能调配的广电融合媒体智能化传输核心能力。

  我再说一说业务平台的开放智能,从业务平台来看,要加快向全媒体智能云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和实现终端标准化智能化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广电媒体很难做起来。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互联互通平台能使有线网络灵便地创新融合业务、敏捷地部署新的业务,以轻资产方式或轻资产加重资产混合方式提供新业务服务,以开放地方式探索长尾业务,低风险低成本地培植杀手级服务,而基于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的智能终端能使有限网络实现终端标准化,享受到有线网络的规模红利,第二个可以实现终端智能化,灵便地部署新的业务,第三个直线终端安全可控,使DVB+OTT模式规模化运营成为可能。我再稍微讲讲广电融合媒体智能服务云平台,我从技术上再解释一下这个平台的好处,先要和大家重复一下关于云平台基本的概念,云计算它的实质是把一些物理能力、逻辑能力怎么去积累,能够向外开放,对自己开放也好,或者对外开放也好,同时把这些物理能力和逻辑的能力分成三层,第一层是基础,包括计算、储存和网络资源等,第二层是广电全媒体服务能力组建及其资源协同、流程重构、安全等,通过前两层最后达到广电群媒体服务软件和系统工具软件。第一层还是包括计算、储存和网络,第二层需要足够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有一个对服务资源与控制,还有业务计算,通过业务逻辑、计算管控、流程重构来进行计算,还有一个安全,要对业务运行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最后形成业务系统和服务系统,这里说了大体的广电融合媒体智能服务云平台大的架构。云平台上可以整合很多东西在上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已经建立了一个云平台,突然发现有个业务可能好使,提个意见加上去,以前要决策很难,现在就找人开发试一试就上去了,而且这个开发还很容易,因为底层能力很好,就需要把新的东西加上。具体云平台的东西我不展开说了,技术体系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服务平台,IP化与SDN,还有平台与网络的融合,还有大数据分析问题,就不多说了。平台架构里面也不说了,以前也有很多家在做一些探索,也不说了。广电融合媒体智能服务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由区域云向聚合云演进,这个工作实际上早已布局了,在科技部十二五规划里面。现在制播也走向云平台,为什么提这一块儿事情呢?我就想说整个广电技术体系正走向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体系。终端智能化标准化,面向全国互联互通平台,支持全业务和应用的智能承载、运行计算、个性化呈现,实现跨屏互动和多屏融合,实现终端标准化和对业务全国业务应用的统一智能承载。实现终端标准化智能化要做两技术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研发了NGB终端中间件、DCAS技术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二是基于TVOS,组织研发了智能电视机顶盒等终端,运用上述3个技术,NGB终端可以实现标准化智能化,从而在目前有线电视网络没有实现整合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实现全国的统一或标准化,从而享受到规模经济的红利。实现终端标准化智能化的必须条件,一是要统一的全国互联互通平台必须面对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终端才能落地,第二统一的NGB开放业务平台和智能电视门户平台需要与智能化终端交互才能实现业务智能化。差不多了,不多说了,这里我稍微说一下TVOS,做了一个融合业务软件,这个融合业务会成为其他很多融合业务的基础。

  讲一讲下一步的工作规划,一个将有线电视全媒体云业务平台与互联网电视业务云平台在技术架构上统一起来,鼓励各台积极建设互联互通云业务平台,实践中丰富发展,歌华、深圳、江苏、浙江华数和东方有线等都在积极建设,三是布局广播电视台的制播云与有线网络互联网电视服务云的协同联动。四是加快推动TVOS规模应用示范和TVOS2.0研发发布,第五是推动构建开放生态,促进产业化发展,以开放的技术路线和组织路线,推动构建相关产业生态,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中外合作。我大概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