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互联网思潮下的广电网络之五——付费频道与付费模式

导语:003年陈奕迅那首“十年”,红遍大江南北。2003年,也是中国付费频道全面启动的一年,付费频道走过的这十年,正像陈奕迅的歌词所述,“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

  2003年陈奕迅那首“十年”,红遍大江南北。2003年,也是中国付费频道全面启动的一年,付费频道走过的这十年,正像陈奕迅的歌词所述,“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这很像节目商和广电网络之间的微妙关系,至少,它不是一首欢快的歌曲。

  一、付费之路

  2003年9月,覆盖70多家网络和6000多万用户的“央视风云”系列付费频道结束1年的测试,但愿意付费的用户仅不足5000户,这让一部分人替付费频道商们担忧:这些付费频道商会不会成为频道“殇”——没长大就夭折了呢?即便如此,付费频道依然如雨后春笋版爆发,大多数人都在期待哪一个频道可以成为中国的HBO或ESPN,如今,坎坷的10年后,国内120家付费频道节目商,90%以上存在生存危机,恶性循环导致节目制作水平越来越差。在1.4亿数字电视用户中,实际付费频道订户不足20%,续费率不高。如此情形让付费频道商和广电网络都在反思,是否中国市场真的不适合做“付费”,用户真的不会为“付费”买单。

  二、问诊付费频道

  1、内容

  作为观众角度,付费频道当时的商业模式和出发点,是要改变用户“千台一面”的现状,提供个性化的收视服务,但是从目前看来,能做出个性化内容的少之又少。从汽车栏目抓个典型例子,目前国内做汽车的几个频道,收视率为之惨淡,而反观大洋彼岸的BBC,其旗下的“TOP GEAR”汽车栏目受到了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喜爱,刮起了一阵“追看”热潮,互联网点击率节节攀升。再看电视剧,STAR MOVIES热播的“行尸走肉”每周末播1集,都能让如此多观众流连忘返,如此证明,内容依然是国产付费频道的短板,一是受制于国内严苛的制度约束,二是节目商的制作能力和硬实力。上比不过央视的专业性,下比不过互联网的全面性。

  2、营销

  作为各省广电网络,这10年间落地付费频道50个以上的不在少数,通过不同的销售手段,单频道、打包、套餐等方式,用户订购的频道层次不齐。一是未订购频道的加密,导致受众群体不了解产品内容,不能先体验再订购,形成不了需求。二是订购的频道较为分散,不连续,几个频道之间会分隔几个黑屏,形成不了一种良好的体验。三是付费频道的细分市场很难找到,即便确定,也会因为各地广电网络的经营能力差别,而放弃这种低投入产出的销售模式。

  3、合作

  很多省网都在调侃,付费频道节目商每年只来一次,那就是收钱的时候,这导致了作为节目制作方,很少和销售渠道沟通,收集不到广电网络从用户那里了解到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省的网络整合,已逐渐趋于一省一网,以前节目商可以从一个省的多家广电网络收取节目费,现在只能收取一家,这就促成了节目商希望涨价,而广电网络又希望控制成本,导致双方关系的更加趋于紧张。

  4、趋势

  反观广电网络,很多都在积极转型,增值业务已经从2006年前的单一付费频道业务逐渐转变为高清化、交互化业务为主流,更加促成了付费频道业务的边缘化。而大多数节目商并未思变,依然还在憧憬自己的未来。双方沟通的严重不足和前进步伐的不一致,导致合作关系弱化,广电网络作为渠道,推动付费频道信心已经严重不足,且付费频道占用频点资源,反而阻碍了高清频道的落地,这让广电网络更加视付费频道为鸡肋。

  三、存在的思考

  什么方式还能让付费频道起死回生,如果内容就如此水平、政策就如此严苛、广电网络就唱衰付费频道,那么它的前途何在。而对于OTT倡导的付费模式(前向或后向)以及版权内容的正版化,给付费频道是否会带来思考,是否还值得我们再次尝试?

  传统的付费频道商业模式,从节目商到平台商,从平台商到运营商,从运营商再到用户的盈利模式,最后的利润到节目商已经屈指可数,如此稀薄的利润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内容几乎不可能,那么付费节目商如何养活自己?

  纵观国内付费频道市场,当初政策审批部门开辟的这些频道,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是否真正落实呢?对付费频道的整个产业链是否激活意义呢,但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频道商已经在求变,他们在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无论是各省全网清流播出(这一方式是否付费当下的政策呢?),并交纳落地费的反向方式,有了用户基础之后,其它商业机会就变成可能。还是一些节目商开始规划商业链条,频道销售的费用和规模已经不是它所关注的事情,它更关注频道内容所带动的商业价值,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如钓鱼频道可以带动渔具的销售,也可以形成钓鱼圈子的文化和口碑效应。还有些内容商,顺应趋势,把直播内容分拆,在广电网络的点播平台形成专区,专区和直播频道组合销售,可以覆盖更多人群。

  最后,付费频道的高清化也是一个必然趋势,虽然相关的制作及传输费用投入大幅增加,回报不可预见,但是我们相信,国内的电视市场依然庞大,一切机会都不无可能,付费频道市场依然需要节目商和广电网络共同携手,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套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关联阅读

  互联网思潮下的广电网络

  互联网思潮下的广电网络(二)

  互联网思潮下的广电网络之八——大数据

【责任编辑: 王翠霞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