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湖南常德大胜村:短视频成新农具,流量成了新农资

导语:村里山丘连绵,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08年起,大胜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茶叶种植。现在全村养猪3000多头,1200亩茶叶年收益近500万元。大胜村女婿伍学峰开起电子商务公司,设立电商服务站点,利用短视频推介山村好货,每年带动大胜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近100万元,给村庄发展锦上添花。

  【村庄剪影】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虎港流碧水,大胜耸丹霞。”湘西北的石门县壶瓶山镇大胜寨,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胜景无边。

  大胜寨脚下、壶瓶山集镇的西北角,有一个大胜村。现在的大胜村由原大胜村、上磨山村、下磨山村合并而来,有村民483户1485人。

(石门县壶瓶山镇大胜村,山丘连绵,风光宜人。伍学峰 摄)

  村里山丘连绵,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08年起,大胜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茶叶种植。现在全村养猪3000多头,1200亩茶叶年收益近500万元。原本贫瘠的村庄土里淘金,家家户户住上小楼房,300多户有了小汽车,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的种养产业,催生了乡村新业态。大胜村女婿伍学峰开起电子商务公司,设立电商服务站点,利用短视频推介山村好货,每年带动大胜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近100万元,给村庄发展锦上添花。

  【带您“打卡”】

  深山小村里的一只土家腊猪蹄,能“走”多远?

  0.8元一个的蒿子粑粑,足不出户的农村老人,每年能赚多少钱?

  5月中旬,记者探访壶瓶山镇大胜村。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静谧小山村,不断刷新记者的想象。每年,村里上百万元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找到市场,翻山越岭、趟水跨江,走进千家万户。

大山里开了夫妻电商站

  从壶瓶山集镇到大胜村村部,沿途必经一家店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其中,半边是日用杂货便民超市,另半边是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店主伍学峰和妻子唐雅雯正忙着打包茶叶。“这个月已经发了158单。”40岁的伍学峰笑着说。

  伍学峰老家在附近的东山峰管理区。他16岁开始做农产品生意,每晚装车,从石门山区出发,颠簸一宿到达澧县农贸市场。“18岁那年,有一次我们收了3500多公斤萝卜拉去卖。结果路上堵车耽搁,被别人抢了先。一车萝卜没卖出去多少。”正值夏天气温高,没卖完的萝卜很快坏掉,伍学峰很无奈,“那时交通不方便,信息又不畅通,生意很难做。”

  受不了贫穷匮乏的生活,2003年,伍学峰外出务工,后与大胜村村民唐雅雯结为夫妻。考虑到家中老人需要照管,2010年,伍学峰放弃10多万元的年薪,返乡创业。夫妻俩在大胜村开起小超市,在东山峰办起茶厂。

(伍学峰在东山峰茶园中和茶农一起采茶。卜一凡 摄)

  2017年,石门实施“电商进山、山品出境”专项行动,推广“互联网+农业”营销模式。眼看着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物流更加通达,伍学峰夫妇注册成立石门县舌尖上的东山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这些年,大胜村生猪养殖红火。村里有年出栏生猪过1000头的养殖大户1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养殖户10户。规模养殖户早已对接好买家,生猪不愁销售,而一家一户散养的生猪有些销不出去。伍学峰便开始利用自己的销售平台,帮大胜及其他村的农户销售腊肉等农产品。

  有一年,伍学峰到壶瓶山镇南坪村,从一位老人手里收了200公斤腊肉,统一包装出售。到第三年再去时,老人见到伍学峰,几乎要哭出来:“你终于来了!”原来,第二年老人家里腊肉滞销,又没记下伍学峰的电话号码。从此,伍学峰更加坚定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他以大胜村为中心,四处收购滞销山货,最远跑到湖北恩施鹤峰县、宜昌五峰县,带动湘鄂边多地农户增收。

(石门县壶瓶山镇大胜村电商服务站里,村民在站点负责人帮助下浏览购物平台,了解商品信息。卜一凡 摄)

  现在,伍学峰夫妻不但把优质山货销到外面去,还代收代管快递,方便村民网上购物。自从服务站对接兴盛优选等新零售平台后,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实现“当天买、次日达”,赶上消费升级的潮流。

  “电商团购方便快捷,每天都有好几个村民来提货。”唐雅雯说,村民经常从网上买蔬菜种子、油茶苗等农资农具,以及榴莲、菠萝蜜等新鲜水果。一些村民还从电商平台买冰箱、电烤桌、液化气灶等大件。有些回老家办婚礼的小夫妻,婚床都是网上团购的。

短视频成为生产新农具

  “农家养猪,吃的是粮食和草。这个季节青草不够了,我们就把构树叶‘刷’下来给猪吃。”5月17日,大胜村民叶小庆一边采摘构树叶,一边对着镜头解说。

  叶小庆外出工作15年,2020年回村创业。她将短视频平台作为线上推介农产品的“橱窗”,回乡后发布的第一条卖茶抖音就收获1.6万浏览量,当即成交3笔订单。

  打开叶小庆的抖音页面,200多个短视频,全都用来记载农事、展示农产品。

(返乡创业村民叶小庆和丈夫一起在田间查看茶树生长情况。牟宇飞 摄)

  今年开春,叶小庆家的7亩多茶园卖出100公斤干茶,最远卖到海南岛。现在,她又在家修起50平方米的腊肉炕房,可同时熏制腊肉3500多公斤,准备收购农户自养土猪,批量生产腊肉。叶小庆坚持用短视频推介农产品,也是受同村伍学峰的影响,“我奶奶80多岁,伍学峰帮她卖了不少干货。现在我先把腊肉、茶叶当主打产品来经营,等今后打出名气、销售达到一定规模,也像伍学峰一样,帮村民销售更多产品。”

  伍学峰用短视频“带货”,起步比较早。回乡不久,他就添置相机、无人机,拍下东山峰的高山云海、雪景雾凇,大胜寨的重峦叠嶂、十里丹霞,发布到社交平台。2018年短视频火起来,伍学峰以“舌尖上的东山峰”为名注册抖音账号。

  农村美食美景、生产生活趣事主题的短视频深受网友喜爱,伍学峰一下涨粉6000多个。如今,他的抖音号有3.5万个粉丝,最火的视频浏览量达720多万,点赞6万多。

  “大家喜欢这些视频,其实是喜欢农村的美丽、真诚与淳朴,向往农村的美好生活。每年被我的视频吸引来的游客,少说也有2000人。”伍学峰说。

(村里的电商带头人伍学峰在自家茶厂拍摄抖音短视频,推介高山茶叶。卜一凡 摄)

  短视频成了新农具,流量成了新农资。1000多个短视频粉丝转化成了伍学峰的固定客户,其中大部分是在外打拼的石门人。2019年,公司农产品销售额同比翻了一番。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东山峰的茶叶、大胜村的腊肉等农产品,甚至卖到了大洋彼岸。

  3月底,一位原籍临澧、旅居加拿大的唐女士,刷到伍学峰的制茶短视频,勾起乡愁,当即下单购买绿茶。定居新加坡的常德老乡杨旭梅,自前年起,每年从伍学峰手中购买1万多元腊肉。伍学峰还接过来自德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的订单。“我活了大半辈子,怎么也想不到,搞个视频,一只腊猪蹄就能漂洋过海,真是时代不同了!”79岁村民张新成感叹。

  “以前腊猪头卖不起价,伍学峰在网上一推销,一公斤腊猪头肉从10多元卖到20多元。”大胜村党支部书记徐联言说。现在,伍学峰一年销售自家茶叶100多万元,帮农户销售1.5万多公斤腊肉,农户增收近100万元。他还收购村民零散送来的萝卜丝、辣椒干等农产品,或出售,或搭着商品赠送,提升买家购物体验,既帮助了村民,又维护了客户关系。

新灵感唤醒沉睡的资源

  傍晚,村民覃道记来到伍学峰店里提货。她从电商平台团购了几袋糯米,用来制作土家特色小吃蒿子粑粑。

  前些年,伍学峰帮覃道记等农户销售蒿子粑粑。不久,壶瓶山的蒿子粑粑有了名气和口碑,覃道记也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源,让儿媳在社交平台发布售卖信息。现在,覃道记订单不断,一天最多能做1000多个蒿子粑粑。除去成本,一年能挣近5万元。

  “而今的人脑子活,会赚钱,我们都跟着学。只要人勤快,就有好日子过。”覃道记说,以前,村子虽然离集镇近,村民却没什么做买卖的意识,农产品都是“自己消化”;年轻人回乡、电商进村后,村民脑袋开了窍,赚钱有了新门路。

(村民张德明采摘蒿子制作蒿子粑粑)

  张德明、罗腊元夫妇也靠着制作蒿子粑粑增收。老两口在家带孙子,儿子在外务工。“以前我们也做蒿子粑粑,做得少,一天最多200个。”伍学峰帮他们代销后,老人才发现,“蒿子粑粑竟然有这么多人要呢!”

  山上到处是野生蒿子,采收处理后加入糯米粉,就能做成蒿子粑粑,工序简单、成本低。张德明夫妇起早贪黑,今年2月下旬以来,已经出售2万多元的蒿子粑粑。“我们年纪大了,还能赚钱,没给子女添负担。”罗腊元说,最近,老两口又开始研究做青团,还做了不少腊肉馅的蒿子粑粑。

  原本小家小户做的土特产,竟然有这么好的“钱”景。徐联言告诉记者:“村里准备打造高山蔬菜基地、蒿子粑粑生产基地,发展冷链物流,用好电商平台和短视频,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土家文化推向全国各地,让村民更多地受益。”

  【青年观察】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卜一凡 (吉林农业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学生)

  这次,我以青年观察员的身份,跟随湖南日报记者来到石门县壶瓶山镇大胜村采访。从常德市区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穿过连绵不绝的群山,足足花了一上午才到达。

  如此边远之地,每年向外销售数百万元农产品,有的甚至卖到了国外。放在过去,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从昔日闭塞的小山村,到焕然一新的大胜村,村庄蝶变中,农村电商、短视频带货等农村新业态功不可没。日益完善的交通,打通农村与外界的通道,崇山峻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推动快递进村、农货进城;便捷的通讯,解决了农户与市场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丰富的新媒体,让茶叶、腊肉、蒿子粑粑等隔着屏幕勾起人们的“馋虫”,农村土特产成了备受青睐的佳肴。“互联网+农业”为农民打开了致富新窗口,昔日卖不掉的土货插上“翅膀”,飞越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平台,让大胜村的农产品插上“翅膀”飞出大山。伍学峰 摄)

  伍学峰、叶小庆等“新农人”,敏锐地捕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把优质农产品和优美农村风光推向外界,大胜村的绿水青山实实在在成为了乡亲们的金山银山,小山沟焕发新的活力。

  放眼现在的大胜村,一栋栋洋气的小楼房在山间若隐若现,一辆辆小轿车在村道上奔驰。抚摸着青翠的茶树,嗅着沁人心脾的茶香,不禁思绪万千。

  我是新闻传播学系的学生,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述的“新媒体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已成为生动真实的案例出现在我眼前。作为“准媒体人”,我更应该发挥自己所长,将理论知识和乡村建设实际相结合,用新媒体手段讲好乡村故事,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5月23日04版)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