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主动出击的时候到了!

2014年底系列访谈之一:贵州电视台副台长谢家谊专访

导语:2014年12月,“广电行业趋势年会”在贵阳举行。在此期间,中广互联采访了8位嘉宾,他们谈即将过去的2014与即将到来的2015,谈困难,也谈突破。这个系列的访谈就像是2014年广电发展的小缩影,也像是2015年的蓝图。从今日起,将在中广互联做一个系列呈现。

  2014年12月,“广电行业趋势年会”在贵阳举行。在此期间,中广互联采访了8位嘉宾,他们谈即将过去的2014与即将到来的2015,谈困难,也谈突破。这个系列的访谈就像是2014年广电发展的小缩影,也像是2015年的蓝图。从今日起,将在中广互联做一个系列呈现。


图为: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谢家谊(左)接受中广互联专访

  贵州电视台副台长谢家谊感到,2014年让广电人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对新媒体的认识从刚开始的畏惧、不了解,到相对比较了解,这是一个认识加深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认识到,“实际上我们还是有优势的,不仅可以涉足新媒体,还可以做到全媒体融合发展”。

  “在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发表以后,应该说为下一步新媒体、全媒体怎么做,指明了方向”,他表示。

  主动出击的时候到了!

  “现在,主动出击的时候到了”,谢家谊告诉中广互联,贵州台已经准备了新媒体方面的投资。第一步要建设一个全媒体技术支撑的平台。尽管起初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毕竟能够支撑电视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同一系统内共同生产、共同传输和共同发布。

  2015年初,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会进入招投标程序,并具体实施。这个平台的方案是电视台内节目部门、新媒体中心充分讨论后形成,将改变过去台里那种分散的,没有统一协调管理新媒体发布方式。

  从各自作战到统一调配,从部门机制到全台战略

  原来贵州台的各个频道、各个栏目都有APP、都有微信,而不是统一协调、统一资源调配。由于各自为战,影响力都不是很好。“我相信这个平台搭建以后,会给节目部门提供一个基础,让他们的栏目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好的效应。所以,从今年到明年,我们就是这么一个计划,应该说可以迈出关键性一步了”,谢家谊表示。

  过去电视台做新媒体是一个部门机制来做,现在是全台战略。2014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最关键的制约是体制机制!

  在谢家谊看来,电视台跟新媒体企业相比有两点不足,一是互联网思维,二是创新意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最关键的制约,其实还是体制机制。贵州广播电视台是事业体制,又是党的喉舌,很多经费是省财政拨款,必须按照体制机制的规定做很多事情,不像一些新媒体企业有很灵活的机制。无论是做项目的资金,还是留住人才的薪资,都有制约。谢家谊坦承,这种体制机制是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必须要通过一段时间。

  用渐进的方案解决

  目前,贵州台的频道频率大都互不相通,如果一开始就在全台推广全媒体平台,难度会很大。

  贵州台的办法是,先做试点,用一个渐进的方案来解决:先在一个频道里面试行全媒体技术支撑平台,规避体制机制的制约。

  “在这么小的一个范围内,船小好掉头,就像新媒体企业一样。如果说一开始在全台做不到,那么在一个频道里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先想有这么一个机制”,谢家谊表示。

  不能仅仅是技术推动

  谢家谊颇有感触的一点是,新媒体的建设和推动,光是技术部门一家热是不行的,必须台里一把手高度重视,有决心把“前台”部门都调动起来才行。他说的“前台”部门,指的是节目部门、创意部门。首先这些部门要提出需求,然后才是技术部门支撑这种需求。在之前的情况下,往往是技术部门跑在前面,变成了技术部门推动。“这种推动效果是不好的,必须是‘前台’部门有需求,有互联网思维,创新的意识,我们来支撑”,谢家谊说,如果技术推动,而‘前台’部门又没有这个想法,就会导致投入的浪费。

  关键还有考评机制的问题

  现在传统媒体的考核还是常规机制,比如一定要做多少片子,要达到什么样的收视率,本身这些事情就够多了。如果再加一个新媒体的因素在内,要是没有激励机制,自然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谢家谊说,“2014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这种现象,有些事情恐怕还要慢慢来。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有认识,节目部有认识,技术部有认识,这么一碰撞,是会有一些好的东西出来的”。

  与苏州广电总台合作新媒体项目

  2014年初,贵州电视台到苏州广电总台去考察,感觉到“无线苏州”这个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类的新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无线苏州”APP打开之后,里面有20多个不同的应用,包括新闻,非新闻,资讯服务,还有交通、生活、手机游戏、股票等。

  贵州台领导考察过很多地方,觉得从全国范围看苏州做得非常好,累积了百万级用户规模并且开始产生收益,就与苏州台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苏州有其特殊性,人均GDP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比较高,人均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很高,“无线苏州”APP中的很多信息资源都是垄断性的。有些电视台觉得,无法复制“无线苏州”的模式。贵州台的想法则是,能不能把这个平台作为一个切入点,来推动贵州台的新媒体建设。

  地处西南地区的贵州,GDP在全国排名偏后,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州的广播电视行业,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公司的表现都大大高于贵州GDP。在上一年,贵州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收视在西部排第1,在全国排第12位。贵州广电在当地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贵州台利用这个影响力,争取到了省里的支持和贵阳市的资源支持。在谢家谊看来,整合分两种,一种是台内资源整合;另一种是台外公共资源整合。2014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和苏州广电总台成立了合资公司做新媒体项目,贵州投入3000万,苏州投2000万,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来自贵州台和苏州台。双方合作开发的“智慧贵州”APP于12月31日在iOS和Android平台同时上线,有二十多个服务模块,已经启动服务的有十多个服务模块。“我们争取把其中有代表性的做好,要让用户上线之后感觉很有用,才有机会将他们发展成长久的客户。当然,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又有另外的考量”。谢家谊初步预计,2015年2月底下载用户会达到10万以上。

  “‘智慧贵州’后续的路还比较漫长,有些问题是我们事先预计到的,有些问题是在过程中碰到的。有些问题比较好解决,有些问题不好解决,反正无论做什么,创业都很艰难”,谢家谊说,“我相信,贵州和苏州两支团队在一起,会有很好的创新意识”。

  2015的两大目标

  贵州台在2015年会继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作为上星卫视,贵州卫视初步具备了高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能力,下一步将扩建生产制作网,使高清节目的生产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这是2015年,贵州台的目标之一。

  目标之二是要把全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持平台建好。由于平台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成熟度,恐怕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所以,贵州台的计划是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平台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重点是把这个平台的雏形做好。

  “这就是明年我们要做的两件大事”,谢家谊表示。

  推荐阅读:

  2014年8月,谢家谊在“台长论坛”的发言  

  2014年12月,谢家谊在第7届“广电趋势年会”的发言

【责任编辑: 温靖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