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广受孩子喜爱的热门动画片《熊出没》,曾在10多分钟内出现20多次不文明语言,《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更是曾被伙伴作弄2347次。近年来,中国儿童剧制作水平广受非议,其中暴力、色情污言秽语等元素,也让家长们感到担忧。 为此,20日在沪成立的和思儿童教育研究院推出了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发布了国产儿童剧健康指数。
根据这份“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的分级制度,儿童影视剧被分为五级:TV-K(2-6岁)、TV-G(6-7岁)、TV-7(7-10岁)、TV-PG(10-14岁)、TV-14(14岁以上)
研制该分级标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表示,这一分级制度考量了美国等多个国家已有的儿童影视剧标准,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陈忻和知名电影专家李多钰等诸多专家指导,按照年龄和心理等指标制定,并通过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已有研究的验证。
陆宇斐认为:“我们并无权力禁止那些影视动画播出,但随着分级制度的传播,希望不符合标准的影视动画没有收视率,从而会影响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驱动他们制作影视动画考虑更多社会效果。”
现在哪个孩子不看电视的?调查表明,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3个小时左右,看电视集中在晚上5时到8时这个黄金时段,一小部分儿童甚至看到晚上十一二点。在节假日,电视更是成为了不少孩子的“廉价保姆”。因此,电视剧、动画片的“健康状况”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事实上,孩子接触的影视片却不是那么“纯洁”。调查显示,小孩子看过黄色电影的占62%,看过暴力情节的占100%,这很是令人担忧。
小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看了带有暴力情结的动画片,可能会仿效,因为仿效动画片情节发生的悲剧也不少。据报道,去年4月6日,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后当地法院对此案宣判,《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制作公司要承担原告损失的15%赔偿。即便是如此,也仍然无法阻止动画片的“暴力情节”进入孩子的眼睛。
在“唯票房”时代,为了吸引眼球,一些创作者和制片者不顾孩子身心健康,加入了暴力元素,甚至是成人化的内容,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儿童影视剧的低劣、恶俗和暴力现象并不罕见。这不仅仅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是对中国教育的戕害。
分级制就如同产品标识,告诉人们哪些可以给孩子看,哪些不适合给孩子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尽管早就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过,可现在在我国仍然是无动于衷。
自8月3日起,中影国际影城乌鲁木齐店实施电影分级制度,将影院内上映的所有电影按照G级(大众级)、PG-13级(特别辅导级)两种类型划分出来,规定对含有暴力、色情等镜头的PG-13级(特别辅导级)电影,禁止13岁以下儿童观看,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若市民坚持让儿童观看PG-13级电影,影院工作人员在劝说无果后将尊重对方退票的权利。显然,靠几家电影院及民间给儿童影视分级,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很需要得到政府的及时呼应,并且最终成为一个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
“儿童影视分级”功德无量,究竟还要等多久?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