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广互联、格兰研究、卫视传媒宣布合并,本文是合并后担任中广格兰董事长兼总经理曾会明在宣布合并之后写给全体同事的内部信,编辑部经请示全文发布。
中广格兰的全体小伙伴们:
前几天,12月9日,当我和韩凌、黄序一起站在CBIT年会的舞台上,向现场的嘉宾同仁,向行业内外正式宣布中广互联、格兰研究、卫视传媒三方合并的消息之时,我们大家就真正地走到了一起,并将共同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我周五刚从贵阳回来,周一又要早班飞成都参加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公司为什么要合并?合并后有怎样的战略?对每个人将有哪些影响和变化?想必是大家心底里非常关心的问题。
合并的原因和目的
中广互联创办于2008年8月,至今走过了6个年头;格兰研究已有10年的历史,卫视传媒更已历经16个春秋。关于合并,我们三个带头人见了两次面便达成了共识,之后不管再忙,哪怕约在周末,我们保持每周至少碰一次面,把公司的战略、合并的细节等问题一一落实。
关于合并的原因和目的,非常简单,用两个字来表达就是“提速”。包括广电及新媒体在内的大视频产业,正处于解构、重构的过程,日新月异。我们三方强强联手之后,正如黄序在宣布合并时的感言,“毫无疑问,我们迅速成为大视频产业最强的媒体与研究机构,没有之一。”公司的大小,决定了它能够在行业里发挥作用的大小,决定了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实现自己价值的大小。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视频产业重新洗牌之际,我们有幸身在其中,甚至能够参与、影响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不是谁都能赶上这样的机遇。我认为只有用户深度参与的媒体,才是真正的新媒体。同样的,只有我们亲身经历并深度参与到媒体的融合与转型之中,才是真正好玩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知行合一,这是一种幸福。
站着把钱挣了
我从1994年进入广电行业,2008年辞职出来创办了中广互联,至今在这个领域整整20年。我不否认自己有很强的广电情结,但我深知,我们做的是公司,不可能要求你们每个人都捧着理想当饭吃。然而,我希望我们团队的每一份子,对工作、对生活,都要充满热情和激情,遵从内心的指引,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做事。
在合并仪式上,我讲了这样一番话:“我坚信每一个主体的成功,是建立在令相关主体成功的基础之上,这将是中广格兰做事的风格与座右铭。”说白了,我希望并相信,我们可以像张麻子那样“站着把钱挣了”,我们不拼爹,不靠歪门邪道,只靠自己的智慧与不断的努力。希望并相信,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很踏实、很骄傲地面对一切。
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与资格。在广电领域,我们引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和做法;在互联网领域,跟他们谈广电我们是绝对的专家。以电视、视频为入口,推动线上、线下的整合与融合,就是我们公司新域名TVOAO的涵义,也将是我们能够大有作为的方向之一。我们寻找认真做事的人一起合作,我们弘扬并推动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层面上,是跨领域、无边界的。
周五晚上,收到西藏有线网络传输中心一位负责人的微信,四年前我们在北京举办的广电趋势年会上曾与他有一面之缘。微信中得知西藏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从4年前的2.1万户发展到今天的9.7万户,在网机顶盒从2.9万台到今天的11.8万台。在基层,从来不乏认真做事的人,当年我去山西一些县、村调研,也是这样的感觉。努力,就会有回报。他也特别对中广互联几年来发布的大量有价值信息专门表示感谢。“这些文章像和煦的春风,让我感受到行业发展的勃勃生机,看到内地省份有线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很是羡慕。我就像一个山村的农民,一早爬上山头看看远处的风景,回头还得下山刨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得我不禁眼眶湿润。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功利的社会。凭借我们合并后的资源,赚钱的方式很多,但我们只选择正确的方式,我们喜欢的方式。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作为我们三个主要股东来说,我们愿意跟并肩奋战的小伙伴们一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包括奖金、期权、股份等各种方式。事业与团队,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在这方面,韩凌、黄序跟我都有同样的胸怀。
命运把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我们有同事住在涿州,每天往返跨省上下班。岳大伟同学家在石家庄,每周五半夜到家,周一几乎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我们的一个编辑,几个月前举家搬回老家,考虑到她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公司决定让她在家以远程工作的方式继续合作。格兰这边的情况,我知道有同事随着公司搬家而搬家,在附近租房子住。还有一些的其他同事,我还没来得及一一了解,想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这就是帝都的现实。
上周在贵阳开完会后跟几个朋友去唱歌,同是北漂、双城记的银河副总李震宁把汪峰的《北京,北京》唱得格外走心:
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
也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
也在这儿失去
北京,北京……
其实,早在2010年,我就曾发起过一次合并,当时除了我们三家,还有另外两家,同时还有机会拿到一笔不错的投资。然而,当时或许是心态和时机还不太成熟,另外我也不希望按照资本要求的节奏而“动作变形”,因此这事儿后来不了了之。
这次重提合并,谈的格外顺利,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三个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认识到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二是经过几年各自的发展与折腾之后,共同认识到要做成大事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是团队。
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要靠我们的双脚去丈量,去迈过,去超越。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
向互联网转型
合并重组之后,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能力,至少1-2年里我相信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可以跟我们相抗衡。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然而,我希望三方合并不只是一个物理的叠加,更能形成化学反应。大伟同学在朋友圈里发了张1+1+1=π的图片,上周在贵阳喝酒时我说哪能才3.14啊,至少也得像同洲袁明所说的等于N的平方啊。当时有人解围说这是取π这个数字的无穷无尽之意。
必须看到,合并之后的中广格兰目前也不过三十多人,我们依然是一个小公司。我们要想保持优势,并实现更大的梦想,兑现我们的承诺,我个人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互联网转型。
我在很多次的演讲中都会谈到这样的观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入口和信息流,而商业的终局是C2B。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连接,连接就是效率,就是生产力。
中广互联、格兰研究、卫视传媒,在各自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也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和市场空间。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在玩儿的基本上都还属于传统媒体、传统企业的玩儿法。
举个小例子来说,比如上周的贵阳会议,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让参会者的报名、缴费,甚至签到、日程、座位安排、PPT下载、现场调查、信息反馈、与嘉宾的交流、听众之间的名片交换等等,通过微信走完所有的流程?是不是能够把台上的大屏幕与每个人手机里的微信连接起来?
2008年创办中广互联之初,曾计划将网站做成一个内容聚合+用户点评的行业网站,聚合的内容只提供链接,可以为各个网站引流,用户可以对文章的一句话、甚至某个词进行评论、纠错、吐槽。今天回头看,当时对于内容聚合及用户参与的感觉是对的,但对于平台化运营、社群化服务的认知度显然不足。
而今天,是时候了。
向互联网转型,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首先,我们要学习互联网的扁平化管理结构与决策机制,中广互联今年尝试的项目负责人制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其次,向互联网转型,包括产品互联网化、客户互联网化、员工互联网化,运营、营销与服务都要实现互联网化。
而这些,对我们管理层,对于每一个员工,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够迈过去,挑战就变成了机遇。
奔跑吧,少年!
上周五,大伟从贵阳返京落地之后,直接又赶奔顺义,与前一天回京的温靖一起执行周六在顺义的另一个项目。我在朋友圈发了个微信,半开玩笑地说这是对工业4.0的亲身践行。
的确,我把这次的合并,看作是二次创业。我们需要更加地努力,更有成效的执行力。
之前我们三家公司,各自在不同的业务领域都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一定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管理者而言,公司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有经验,当然也有不足。
这次的合并,将给我们一同带来一个全新的机会,一个按照我们的领悟去重新搭建一个更加完美的架构和模式的机会。
从合并到真正的融合,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管理风格的不同,尤其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不遇到问题才是不正常的。但我坚信,在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之下,一切问题都只是将来回忆起来的有趣的过程、成长的经历而已。
目前,我们的新公司“中广格兰”正在走注册流程,新办公室正在装修,在元旦前后,我们将搬到新的办公地点一起共事。全新的未来,等待我们一同去开启。
奔跑吧,少年!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