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似乎迎来了新的生机。相比于传统媒体对纪录片时间、种类的限制,新媒体的要求更加宽松。加之近几年新媒体开始参与纪录片的制作以及逐渐建立起的纪录片频道,纪录片的内容更加轻松自然,集中观看纪录片也变得更加简单方便。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新媒体的纪录片频道充满了人文气息,按照类型、栏目、热点进行不同分类,“猜你喜欢”、“分集介绍”、“风云排行榜”等都体现着新媒体花费的小心思。回归到“用户”与“受众”的概念对比,作为“高大上”的纪录片的确需要用一种亲民的态度来接受用户的检阅。
此外,新媒体对于优质纪录片版权的争夺也可无形中拉动纪录片自身的价格,从而再反哺纪录片的制作。相比一些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粗制滥造,纪录片所需要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新媒体可以让用户更多直接地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及播出,而传统媒体则一直可以保持着纪录片的精良品质,如能精诚合作,纪录片的春天或许就在前方。
新媒体,纪录片的又一次机会
2009年8月,搜狐视频推出国内首个高清纪录频道,随后,CNTV、爱奇艺等相继推出纪录片频道。据了解,每月有近4000万人次在凤凰视频纪录片频道观看影片。2013年7月,爱奇艺与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达成了合作,开展“追梦中国”为主题的微纪录片作品征集活动,爱奇艺将在BTV纪实高清频道搭建互动网络平台进行作品征集,并开设爱奇艺视频拍摄和分享APP“啪啪奇”作为微纪录片的上传渠道。而来自土豆的数据统计显示,人文自然和社会历史题材是纪录片收看的主流,猎奇和恐怖题材也是观众喜好的类型。2013年12月11日,土豆纪实频道上线,并随即推出自制纪录片《进藏》。与此同时,与中国纪录片网实现了战略合作。据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土豆纪实频道与VICE、CNEX等签订了独家协议,与三多堂、影视工厂等传媒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与各大卫视频道建立了多种合作模式。目前已为用户提供了3.6万部纪录片,共计3万小时。2014年伊始,在各卫视频道死拼综艺的周末晚上,优酷的网页头条则推荐了纪录片《悦食中国》。
自2012年“舌尖现象”火爆荧屏后,新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观看纪录片的新渠道。对于新媒体开始介入纪录片的创作这一问题,各位媒体的大佬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土豆总裁杨伟东说:“中国的互联网人群和电视的人群跟欧美国家来比是非常大的,如果只通过电视的渠道来传播纪录片或者纪实片挺可惜的,很多年轻人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或者条件,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很多人通过网络去接触内容,希望纪录片的大师们能够重视互联网和新媒体,把内容输出到新媒体上,让更多年轻人看到。”
凤凰网CEO刘爽表示,新媒体不仅为纪录片市场带来活力,也已经深刻影响了纪录片的内容和制作。对此,爱奇艺运营副总裁耿晓华也深有体会:“国内部分新锐纪录片导演仍然处于缺少推广资源和展现平台的境地,新媒体的播出、推广、产学联动会为中国纪录片事业建立起强大的后备力量。”
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副总监黄彩良透露,新开的纪录片将重点关注青少年和女性家庭所关注的内容的题材。“我不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上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甚至可以说就像饭店里面的一次试吃,除了常规的吃法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吃,我们做纪录片,拍了那么多素材,能用上的有多少?事实上可以延伸无数的产品。”
而北京纪实高清频道副总监曹征则强调,自己并不害怕,“因为未来没有新媒体也没有老媒体,我们会进行基因重组,会有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定会逐渐消失我们之间的差距。”
传统媒体的纪录片之路
据悉,2013年中国生产纪录片约11000多小时,其中素材包装6000小时,自制纪录片约5000小时。自2014年1月1日起,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需“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
对于这个半强制的措施,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呢?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表示,在总局出台新政之前,湖南卫视已有策划和制作纪录片的举措,比如在微纪录片方面的尝试。江苏卫视每天纪录片的播出量是2个半小时,2014年外购了《世纪战争》《故宫》《颐和园》《美丽中国》等经典纪录片。对于山东卫视而言,纪录片播出时段安排在早间6:30分,将打造早间新闻纪录时段。除此之外,2014年CCTV-9纪录频道将陆续推出6集纪录片《瓷路》、4集纪录片《牡丹》、8集纪录片《园林》等原创精品纪录片。
看似纪录片产业是如此的辉煌,其实不然。调查显示,48%的公众不知道什么叫纪录片,28%的公众在近半年里没有看过纪录片,有1/4看过《舌尖》的观众并不知道这是纪录片,还以为是电视电影。更有甚者认为,纪录片是给精英层、知识分子看的,我们普通人看不懂。目前,全国各卫视的晚间黄金收视6小时已被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瓜分”,纪录片算是夹缝中求生存。小编发现,大多数卫视将纪录片栏目安排在非黄金时段播出,卡在 “一早一晚”两个时间段。另外,缺少接地气的纪录片内容也不禁让人望而生畏,加之用户视听习惯的改变,拥抱新媒体,与之合作共赢才是纪录片的可行之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王晓斌就表示,有跑得快的高速路,同时也有曲径通幽的蜿蜒小路,呈现的是纪录片的美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应互相成为压力,而是应该共融共赢。“比如说新媒体速度快,对应的观众群体密集,传统媒体题材累积提炼,我觉得完全是用不同的方法为纪录片做事,这样结果更好。”
后记
记得2012年中广互联编辑部曾就《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引发的播放热潮进行过讨论。当时《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后,收视数据远超各类综艺节目及热播影视剧。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也相继宣布,自己作为央视唯一授权播出的网站正式上线年度最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全集。时隔两年,2014年1月15日,《舌尖上的中国2》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透露,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后,《舌尖2》的发行价格已远超第一部,现在海外很多地区都在争抢首播权——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海外发行收入超过35万美元,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单集最好的成绩。
日前,有消息称《舌尖上的中国2》将于3月底播出,这对于纪录片爱好者以及诸多吃货来说,绝对是一大喜讯。
2014年“舌尖”余温尚在,静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舌尖”上的竞合。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