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对话:DVB+OTT商业模式及有线行业战略定位

导语: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对话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学东、永新视博集团总裁李东、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佳宏、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以丁、爱奇艺副总裁段有桥围绕“DVB+OTT商业模式及有线行业战略定位”的主题进行对话。

  由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南方传媒、东方有线、BIRTV组委会、DVB+OTT融合创新论坛主办,由中广互联、东方有线承办的第六届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于12月12日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大电视 大数据 大生态下广电发展与转型之路”。

  在第二届DVB+OTT融合创新论坛年会对话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学东、永新视博集团总裁李东、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佳宏、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以丁、爱奇艺副总裁段有桥围绕“DVB+OTT商业模式及有线行业战略定位”的主题进行对话。


图为:对话《DVB+OTT商业模式及有线行业战略定位》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尖峰对话,今天的讨论主要是跟广电趋势和DVB有关,所以先做一个盘点,邀请到的都是业内的知名企业和领军人物,我有这样一个看法,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和在座的各位,包括一些核心的企业的领军人物、思想和看法是有非常大的决定性,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对话,如果不涉及到过多商业竞争秘密的话,对于明年的战略和趋势多谈一谈。首先想请各位嘉宾结合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角色谈一谈最核心的看法,包括运营商、牌照商、做内容或者做技术。

  徐佳宏:凡是2013年大力发展宽带业务的运营商增长率和用户数是超出了他们的年初计划,这是我了解到的情况。

  邵以丁:其实视频行业今年最大的变化首先就是电视机屏幕热度开始变得越来越高,我们内部觉得2013年等于互联网电视真正意义上的元年,2014年无论是在OTT覆盖的哪个领域都会有一个相对稳健的发展。作为视频运营的服务商,或者我们自己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就是用户体验,让用户觉得一千多个小时的节目是真正丰富和精彩的,观看的过程中无论通过什么传输形式用户其实是不关心的,传输给他的时候观感体验能够越来越好,成本能够越来越便宜,这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作为视频内容运营的服务商而言,五年前就在做这件事,五年后依然在做这件事,只要把用户体验做好相信大家都有位置。

  侯自强:要看怎么运作了,你不收钱我不收钱就很难做,反正我看电视是免费的,如果收钱我就不看。

  主持人:如果是您非常想看的内容不收钱就看不到呢?

  侯自强:有可能,但是很少,因为还有很多视频网站可以去找。

  主持人:简单地总结一下侯老的意思,中国的视频产业在用户付费这件事情上如果不解决就比较悲催。非常感谢李总昨天专程赶过来,华数应该是很多元化的,下周好像还有发布会,可能以一个多元的角度去看这个行业感觉会不一样。

  李学东:如果从2013年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感觉是“从小网变大网”,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更多的是从一个城市组成了一个省网,华数也成为了两千万用户的运营商,现在正在稳步推进。从业务的角度来说,更多的伙伴看中了我们的电视屏,电视屏变得越来越火爆了。另外电视屏本身跟我们的关系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这是我们大家要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所以业务上面更多的是让电视屏变得更有魅力,把更多的应用搬到电视屏上来。当然,华数也是沿着我们的运营思路不断演进,把过去数字电视到互动电视到高清互动电视到OTT的思维融入电视服务里面。另外我们现在更多地开始提所谓的宽带战略,因为智能电视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无线宽带趋势在往前不断演进,有了这个演进之后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广告,一块是平台,这是广电网的思考。华数内部提出的是WLAN战略,广电网尝到了一点甜头,我们宽带这个规模可以看到更快的增长,这个增长如果为未来的管道去做准备,华数感觉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作为广电网来说我们是把宽带作为我们的基础性业务而不是增值业务来考虑,这个思维是下一步在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就是平台方面,以后可能会更加开放,能够把互联网的内容更多投入到电视服务上来。

  主持人:李总谈了三点,其中有一个观点应该是非常值得我们业界肯定,就是宽带的业务应该成为有线网的基本业务,而不是增值业务,这是做网络运营的一个共性和规律,作为主持人应该再强调一下。刚才介绍了云游戏和网关等等方案,永新怎么看待2013年?

  李东:我想讲个感受,现在整个视频行业的发展状况应该说是前几年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我们公司的战略也在不断调整,除了刚才讲的还有一些已经失败的业务,比如前年我们和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曾经在广电里面做过版权交易,后来发现版权的支出成本很高,但是广电里面付费平台上的收益也非常微薄,所以后来就关掉了。关于现在整个广电视频的状况,现在我在家里会用OTT整合的小米盒子,虽然它有牌照方的一些制约,但是我们都知道Android的系统下面很容易安装这种应用的客户端,很多视频其实都是海量的互联网内容,都是免费的,还要把广告去掉。所以我很难想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靠着这种政策的保护,或者是靠着比较高端客户的使用习惯或者惯性能够去维持这个市场。广电行业和我们这些公司去面对这种新的变化,去拥抱互联网适应这种变化基本上是属于不可逆的趋势。视立方也是和爱奇艺沟通的,他们在对客户真正视频体验的需求上面现在的广电运营商是很难赶超的,怎么才能和互联网公司串联起来,能够迅速地适应这种市场,这是现在没法回避的一个现实。

  段有桥:今天上午我们讨论的是OTT+DVB或者DVB+OTT,在座的大部分是广电的从业者或者供应商,但是我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感觉,就是今天上午的会议大家都比较悲观,这个会议开得特别严肃。DVB+OTT这件事情上,我作为一个旁边的参与者,我觉得我比广电在座大多数同行都乐观,未来中国主流的视频运营商一定是有线网,这是我们做DVB+OTT的信仰。为什么你们应该乐观起来呢?在座的大多数应该都是赚钱的公司,这里好像只有我们一家是亏钱的公司,而且很抱歉的是我们亏钱的还很多,很吓人的数字。

  主持人:问题是您亏得起。

  段有桥:亏钱总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亏钱的都乐观,你们赚钱的有什么悲观的呢?另外我本来是做数字电视和IPTV的,在座的都是我们十多年的朋友了,以前是竞争伙伴,后来变成了合作伙伴,我是这样来看这件事情的。对于很多广电的同行,第一次看到视频网站的时候都觉得狼来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来了。2008-2010年我做IPTV和数字电视的时候也有这个感觉,但是做到现在关于有线宽带网络建设,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有线网迷失的十年》,迄今为止的业务发展历程里面有一件事情,就是把目光盯在增值业务上,把最基础的网络建设内容做好。现在我们的电信、联通和移动都在做4G,我们还在做DVB,这个事情是没前途的。好像PPTV的单总没到,我替他做一个表态,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来到这个领域参与DVB+OTT,我们是想成为大家的合作伙伴,是要做在运营商控制下的DVB+OTT运营,而且基于我个人的从业经验,视频这个领域我最看好的就是DVB+OTT。借着今天尖峰对话的场合表一个态,我们真的不是你们的竞争对手,而是你们的合作伙伴,你们的竞争对手是电信、联通和移动。

  主持人:段总的发言包括博客和文章总是很直接,这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一点,能够更直白地把这样的观点非常鲜明地做表述,上午确实有点严肃,现在气氛已经活跃起来了,也希望段总的风格能够感染到每一位嘉宾。今天我们在谈的主题实际上DVB就是广电有线网络的代表,可能不仅仅是DVB直播业务,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电视应该怎么融合?我记得去年6月20号发起的第一次DVB+OTT的研讨会,当时在北京的广电国际酒店人都满了,说明当时的热度非常非常高,但是一年下来真正在行业里落地的DVB+OTT,社会当中也有一些探索,有些基于智能终端的探索,就是大家还面临着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想请教各位嘉宾,你们站在各自的角度,你们认为要去突破DVB+OTT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您的公司在这里愿意做哪方面的工作?不说非常大的范围,至少在有线行业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的运营商对于DVB+OTT这样一个未来的方向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入了,尤其是在今年10-12月份这几个月不到半年的时间各方的沟通来看,这个变化速度是在加速的,包括昨天我们下午看的规划院讲的对于DVB+OTT的融合终端已经在做标准草案,所以看到各方面都在推进,但是依然还有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究竟怎么去解决?

  段有桥:DVB+OTT这个事情你和合作伙伴要谈的不是什么技术和运营,而是应该谈利益。我是东北人,东北人谈生意的时候都是谈感情,最后落点才是生意。广东人是先谈利益,我有啥我要啥,你有啥你要啥。DVB和OTT在我眼里根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事,什么意思呢?它的技术、它的产品、它的运营一点都不困难,里面没有什么特别难需要突破的东西,除了用户体验以外,难的是利益。各个环节掌握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手里,这个利益切分的界面在哪里?如果能把这个谈清楚了,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觉得在中国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每个产业环节大家都谈开放,实际上等你对股东和老板谈的时候只有封闭的商业模式才是有价值的。最近阿里和腾讯互相不开放,微博和微信互相不开放,只有封闭的才是有价值的。互联网里面有一个特别伟大的产品,但是没有商业模式,就是电子邮件,这个产品大家每天都在用,但是一点商业模式都没有,远远不如微信微博Facebook,原因只有一个,它是开放的,你用Google发到新浪或者爱奇艺都是开放的,形成不了什么商业模式。上午邵总说得特别好,开放合作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DVB+OTT业务爱奇艺自己能干,肯定不跟大家合作,我就自己玩了,但是我们看了一下不行。个人有一个理念,我认为未来的三五年中国的四大网络运营商全会变成视频网络运营商,为什么?你的网络上面跑的所有内容都是视频,不是90%,而是99%,那些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都是浮云。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国有线网络面临最大的竞争是这个,以前我们是中国主流的视频媒体、中国主流的视频网络,但是随着IPTV、电信、联通和移动来了以后我们不大像主流的媒体了,这是我们真正的危机,这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危机。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跟产业链上下游把这个谈清楚,用开放的心态,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把在自己手里,这些公司也是有运营理想的。先把利益谈清楚,后续的事情一点都不难。

  李学东:DVB+OTT是核心部分,所以作为运营商,我们首先看的不是角色定位,更多的是各自的角色和利益分配的问题,解决好短期长期的利益分配才能使我们未来的合作不至于分道扬镳。OTT+DVB某种意义上就是作为DVB加入进来,运营商的角色是必须把握的。如何把握好DVB+OTT的角色?我感觉有一个要点,就是终端的入口要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我们自己在思考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愿意来做这个事情?因为互联网更多希望的是入口,这个入口能不能带来价值?如果它自己都不需要你来解决这个入口问题,相信你们作为运营商也没有价值。这个过程中我要提醒我的广东运营商的兄弟们,你们要解决好平台定位方面的角色,这个平台也不一定非得是一个大平台,这些东西倒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运营的是电视机屏,电视机屏本身需要得到的是一个全业态的体验,因为你是服务用户的,刚才邵总也在讲提供的是最好的体验来占领这个终端,这是我们更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能有这样的考虑就可以把电视屏牢牢把握在你身边,否则它跟你就不是夫妻关系了,而是朋友关系。华数其实有两个角色,既有网络运营商定位,又有OTT牌照。因为我们自己有两个方面的考虑,既要站在运营商的立场来想,又要站在OTT运营商的角度来想,所以两边都得做好平衡。作为牌照商和综合服务商,华数更多的是把华数TV客户端复制到电视机的一体机里面,更多的还是希望我们的华数TV,包括我们引入的互联网企业业务服务要能够像付费频道一样比较平滑地过渡到我们的运营体系里来,这样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爱奇艺能够到华数里面提供服务,我也能够把它的业务打包到综合运营体系里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行业之间的共赢。

  主持人:刚才李总有一句一带而过的话,但是我觉得很重要,李总谈到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其实段总谈得非常好,DVB+OTT就是看怎么分钱,先把利益谈好。可能一两年还能看得比较清楚,长远来看的话,DVB+OTT会不会随着这样的发展跟各自的能力变成OTT+DVB?大家依然还是有顾虑的,作为一个话题,我们丝毫不用去回避,希望后面的嘉宾再做一点解读。

  李学东:互联网的兄弟们就是把智能终端和宽带两条线打通了,鬼子就可以进村了,狼可以来了,在座的都不要讳言,互联网企业进来的时候也可能是坑你的,因为它可以淘汰你,互联网企业淘汰了很多企业,他们是提升行业服务的,但是行业里的从业者往往会被它革命掉。我们一定要思考好让它真的是来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别到最后发现是来革我们的命的。所以要处理好你的角色定位和终端产品模式的设计以及各方面管理的考虑需要重点思考的。华数其实也是在外面服务的,作为广电网来说,我还是有广电网情结的,希望形成一加一的服务,最终不是把我真正的运营走到你的家里,用户应该是你的,别到最后说篱笆打开的时候互联网企业也可以做直播。未来如何把握好你们的入口资源,这是广电网应该重点考虑的,因为他们看中的是入口,我们能带来的价值是网格化的服务和运营的服务,这是需要我们重点做好的。

  侯自强:OTT的特别就是外部化,它是开放的,你是宽带运营商OTT也不理你,所以它就存在一个入口,靠的是什么?就是操作系统,通过应用商店来控制,这个抢入口的方法很多,3Q大战就是抢入口,腾讯的微信什么入口都想做,买东西要进淘宝,微信里要上淘宝是上不去的。整体来讲,OTT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在运用,我们可以说OTT+卫星直播,都是利用入口。OTT是未来的方向,有线电视运营商也好,IPTV运营商也好,卫星服务商也好,你拿OTT入口想的是什么样的OTT入口?一种OTT入口是我进这个口之后什么都能看,一种OTT入口是我装爱奇艺只能看这个,你愿意和谁捆绑?对比华数来看,你是一个双胞胎,所以这个事大家得想明白,这个口具体怎么开?再讲直播和点播的问题,现在互联网上能做点播,但是要想做直播结果不确定。但是能不能克服?可以,我们中国开始前三四年PPTV、PP-Live起来的时候成本很低,但是很快就下来了,为什么?就是电视电信运营商的带宽太窄,根本不足以支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现在号称20M的下载,真正的只有500K,1M都不到,就是由于这个原因P2P起不来,如果系统继续这样维持,直播室不会有存在的价值。最近联通送了个IPTV,现在海淀的有线电视就打不过IPTV,因为IPTV频道比它多,而且支持高清。未来家庭终端是什么现在都不能确定,我们所有的宽带是无法和电信竞争的,如果你要达到电信的水平,你交不起那个推进费。现在你需要入口,但是这个入口是接一家还是接五家?这是需要考虑的。

  主持人:刚才侯老师是从网络带宽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提供直播作用的对比,这对业界来讲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视角,其他几位有什么建议?您的公司会有什么举措?

  邵以丁:其实今天的发言已经很精彩了,老段的问题刚提出来台上就已经在进行利益怎么分配、决策权到底控制谁的手里的争论,而且侯老师讲的是最深刻的,其实用户自己会用各种渠道将不同的机顶盒放在一起做选择的。北京有个“簋街”,小吃一条街大家都知道,我特别好奇,想问大家一个事,那里是一个饭馆接着一个饭馆,而且饭馆和饭馆之间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假设A饭馆是簋街目前营业额最好的店,它做的东西最好吃,现在我们再做第二个假设,簋街A店周边没有任何一家店,大家认为它的营业额是高还是低?答案非常简单,一定是低得不能再低了。这说明什么道理?我其实一直在想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在探讨所谓的地盘,其实那是一块蛋糕,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己现有的那块蛋糕,我想说的是,这块蛋糕的大与小今天已经不再由你来决定了,而是那些进饭馆的人。为什么今天大家开始讨论DVB+OTT这件事了?三五年前为什么没有人讨论?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已经被尖锐地提出来了,也就是作为传统的有线商可能之前单一的服务已经不能完整地满足现在的用户需求。其实话已经说得很开了,就是商业的本质或者互联网公司是不是可以革掉有线电视的命,这是从互联网公司进来大家都有的这种原始冲动型思维,但事实是不可能的,现在用户需要的是一整条鬼街,只要打车告诉他去鬼街这件事就一定可以在鬼街这一条街上,无论你带了多少朋友,无论你几点钟去,一定可以吃得很饱喝得很High,如果只有一家单店是满足不了用户需求的,簋街也不是卖得最好的那家店。大家去讲入口,所谓的你有什么我应该有什么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非常冷静的心态,也就是我们真的能够在镜子面前审视一下自己,我到底什么地方强?到底什么地方弱?有没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弱的地方弥补起来?如果很难就通过合作结合在一起,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时候就是一整条鬼街,是全北京的人,包括外地来到北京的人晚上去吃小吃,那是一个固有的品牌,去那儿吃东西。一拨人去也只能吃一顿饭,但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规模集群的人都去,你做烤鱼做得好,我做川菜做得好,大家面对这些用户群的时候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就能够共享那条簋街的生意,而不是某一家店的生意。现在趋势已经挡不住了,用户要吃丰富的东西已经完全挡不住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真正客观、冷静地剖析一下自己到底哪儿强哪儿弱,相信我,如果你哪儿都不强,你就是被革掉的命,而且一点都不值得可怜,但是从整个广电行业来说真的是有大家非常强的资源,只是有可能常年生在此山中,你不一定那么清楚。大家总是在说被革命,其实不是,你拥有的是很多互联网根本不具备的,只有这种组合才能形成用户需求的满足,所以还是我们用什么心态看待自己。如果用户都来了,是你在门口迎客还是我在门口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到收银机那里把帐分清楚,你拿你该拿的,我拿我该拿的。

  主持人:所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非常浅显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其它可能就没有什么太困难的了。徐总在整个数字电视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浏览器还是中间件等方面,现在面临智能终端的开放,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徐总的思考也是我个人很关注的,关于整个技术体系到未来的OTT+DVB商业运用,非常想听听徐总的观点。

  徐佳宏:DVB的从业者都被OTT的人说动了,但是一旦DVB加上OTT,发现别人一个小小的OTT轻快好省,你的一个庞大的网络、庞大的用户、庞大的平台,结果非常笨拙。大家都在谈DVB+OTT,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云管端当终端废了,管废了,云也废了,支持不了视频业务。你到我这里买一个端要多少钱?体积大价钱高还没有别人轻快好省。我们广告一年一年地投进去,最后发现干脆废了算了,以后都是IP。建平台的时候供应商给你介绍伟大的云管端,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我一直是搞技术的,今天谈DVB+OTT,看着别人轻快好省的时候很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台湾,一个香港到大陆来,看到皮鞋比我们亮,西装比我们好,经过几年之后发现还是大陆的气派,因为这是你原本的价值。其实这和商业是一样的,到底是做小楼盘还是巨型MALL?早期巨型MALL没人敢做,今天全国都是成功的巨型MALL。我们谈到DVB+OTT,缺的样品也很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大家谈OTT和互联网思维,说实在话,谈思维很容易,谈理论很容易,谈实践呢?现在IP有短信平台、微信平台、VOD平台,互联网只有一个平台,个人认为不管怎么样,最后是以效率和成本取胜。我们的网络成本比OTT运营商要低一点,你敲门别人不敢拒绝你,因为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的劣势是在我们平台的分化,现在运营商还在引进我们的微信平台,因为微信和DVB打通了又是一个平台,还有多帐户平台。QQ现在把很多平台都进行了整合,也就是在进行效率提升,我们还在进行平台多元化,因为用户要的是一个体验。我们在平台建设上面问一个问题,就是麦克菲是收费的,为什么电影愿意付费?现在电影已经快超过3G的流量了,为什么别人付钱排队等两个小时还搞得不得了?所以我认为收费和付费的问题在于李总那边怎么做,现在小街商贩已经很难做了,看着巨型MALL觉得心寒。我们认为广电运营商,包括电信的IP运营商,他们建的平台首先是要多元化。其实互联网行业是灵活的,他们的技术也是灵活的。我们说平台伟大,他们说轻快好省。不是这个网络错了,不是这个用户错了,而是我们在经营平台,在平台多元化这条路上面以为拿到了主导权,其实失去了一切。因为我们有很好的资源,到底是为用户方便快捷摆在第一位还是要拿自己的话语权摆在第一位?很多人都说是体制问题,我们认为一切体制问题都是要以轻快好省为主。两年前我在深圳说在深圳挣的钱比香港少,在香港买的东西比深圳便宜,难道他们的租金比我们的便宜吗?难道他们的人力比我们便宜吗?不是,假如我们把大陆比作DVB,把香港比作OTT,香港很繁华,他们的员工工资比我们高,你的很多东西还比它贵,但是你可以卖给用户的东西比它还方便、还快捷,我们应该反省这是为什么。现在DVB加上OTT云管端就废了,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我相信大陆依然是大陆,但是要加快建设、加快改革。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谈四小龙了?我们一个省就可以向内地辐射,还谈四小龙干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收敛,而不应该是分散。

  李东:实际上现在技术不是什么问题,主要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下次这种讨论还是多请几个运营商,因为今天只有李总一位,而且华数还有特殊性,很难完全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考虑问题。今天我有一个特殊的感受,我接触的运营商对于OTT业务的语气跟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分化,而且还特别极端,有一部分人是完全要互联网化,甚至DVB已经完全没有前途了,还有就是比较保守。因为我们确实有很难有能力判断对与错,我们认为这样大的一个行业作为一个企业其实是无力引导的,只能是去适应它。因为中国比起国外还是有几个特殊性,我每年都要去北美呆几天,他们的数字电视是远远低于广电信号进入家里的,中国正好是反过来。这种数字信号广播从结构上来讲是最适合要求的。DVB+OTT对于广电运营商肯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无非就是你的角色薄和厚的问题,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运营商是可以接受管道化,只要走我这张网业务是谁的都没有关系,电信的运营商已经完全经过了市场的洗礼,现在OTT面前已经处于这样一个角色,作为我来讲也能够坦然接受这样一个角色,还有今年下半年我们跟小米合作,其实就是去做OTT业务,也遭到了运营商的一些不满,就是觉得你是一个广电的企业,怎么跟他们搞这个事情?我自己倒觉得对这个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运营商的姿态,没有哪一点是因为成本问题或者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做不了,尤其是观点差异也比较大,对于DVB完全没有信心的运营商,还是要讨论得更激烈一点。

  主持人:最后请大家对2014年做一个展望,今年的OTT用户数各方的统计也不太一样,今年不管有没有牌照,加在一起超过千万的数字大致上是靠谱的,对于明年DVB+OTT或者纯OTT能够看互联网电视,整体的用户数量要做一个大致的预测,明年我们再进行盘点的时候看看谁猜得更准一点。

  侯自强: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还是要想好你要什么,存量大约是几百万,明年翻番应该是有可能的。

  李东:其实对于DVB+OTT的运营商,我最想说的是大家放松一点,用一种更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尝试拥抱一下,也不会产生什么恶果,就像改革开放三十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为什么这两个领域大家就不能非常友好,在一开始就用一个开放的心态,不是刚开始就抱着一种敌意觉得你能把我怎么样我能把你怎么样,我们一起把用户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其实我自己最希望的是2014年行业内真的能够出现DVB+OTT实际的、成规模的案例,到了明年年底能够用一些比较好的案例来进行实质性的讨论,能够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应该怎么界定用户,2014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可以开始提炼一个名字,叫做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用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服务,因为用户开始商业性和你的服务商还是相关联的,现在很多几千万的用户当中也有很多已经是无效的用户了,就是作为服务商来说认证系统和广告系统都不在的话对于服务的保障也不一定具有持续性。明年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就是可付费运营广告,有效用户数如果达到2000万应该是行业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数字,所有服务商关起们来谁都不要骗谁,把带水分的用户挤掉,真正符合商业价值规模的能突破到2000万。

  李学东:DVB是我们的根本,2014年希望我们还是要做扎实我们自己的DVB部分,DVB的核心还是高清,高清全面的服务品质要扎实地做完。华数也一直倡导DVB+OTT,如果以这个为核心的话希望2014年是DVB+OTT的元年,各个产业链都能够在这里开花结果。刚才邵总讲能不能有些实际的行动,如果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到华数参观,下个星期真正的DVB+OTT的一体机面市,而且会大面积推广,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宽带网,也可以在别的网上接入。我们在2014年上半年肯定会在很多城市推进DVB+OTT的应用合作,如果说DVB+OTT的话我还是比较保守的,考虑到我们广电网的行动力量是在500-1000万以内。

  李东:作为一个公司和一个行业是一样的,你面临着必然要实现的技术变革,这是完全逃避不掉的,我们根据现在大的行业变化,实际上公司在整个产品和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原来的研发基本上被砍掉了,面临这种变革,只有勇于接受,只有主动拥抱才能适应这个变革。我在这里不太有能力做出数字的预测,但是很多变化的发展速度往往是超过了很多常识性的预见。北美移动终端平均每天的驻留时间今年预计比去年高出将近50%,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在候机室看到的都是每人拿一个移动终端在看,这种变革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预料之中的变化速度。

  段有桥:中国全面网络化之前没有DVB的OTT肯定不是好的OTT,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有信心。希望到明年这个时候,也就是2014年底真正的DVB+OTT的终端能够超过500万台。

  主持人:宽带网络普及之后这句话会不会倒过来?

  段有桥: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在我们看来长期一定是IP化,但是中短期之内,DVB的这种竖状的网络结构对于直播系统的支撑,就像刚才侯老师讲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不对称的IP网络,即使是我们收购了PPS,整个P2P给电视高清大屏去用,它的效率也不如PC和手机要好,长期来看肯定是IP化了,但是多长我们也不知道,所以目前这个阶段DVB+OTT的融合只要对于广电的运营商能够获得自己足够的入口控制权和商业利益,整体上这个业务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于整个行业更有好处,更能超过移动、联通、电信这样真正的竞争对手。

  徐佳宏:2014年应该还是文化大繁荣,用户有多种途径可以看到国内上线和没上线的片子,有线宽带用户数应该有相当比例的运营商实现100%的增长,也就是说原有用户是50万,2014年就可以增加50万,高清的用户数也有很多运营商会实现100%的增长,原来是200万,2014年可能会达到400万,OTT我不知道,既然这么热,又是宽带中国,又是以法律治理为中心,应该还是会实现起码100%的增长,唯独达不到100%增长的是IPTV用户数,因为现在已经达到了3000万,新增3000万的难度很大,因为这是一根电话线上到底是搞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的问题。总体来说,灵活性还是会占主流的,以运营为中心,尤其是媒体运营、网络运营和用户运营,也就是云管端,这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时代,不是说云可以做、管可以做、端无所谓。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加专业化、分工更加合理,相信2014年应该是搞技术的时间比较长,谈商务的会相对比较快。

  主持人:开始的时候优朋的邵总说2013年是互联网电视真正的元年,华数的李总谈到2014年会是DVB+OTT元年,不说分水岭也是一个交叉点。现在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利益也许在这个阶段会有结合,下个阶段会有各自的战略,所以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个行业,也是我正在让自己学习的地方。再次感谢各位嘉宾!

返回第六届中国广电行业趋势年会暨DOF年会专题页面】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